【汉字释义】民
简单释义: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
详细解释:民 min 部首 氏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5民
civilian; folk; the people;
民
mín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common people]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man;person;human being;mankind]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民
mín
(1)
民间的 [folk;among the people]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民办
mínbàn
[run by the local people] 民间开办(对国营”或官办”而言)
民办学校
民兵
mínbīng
(1)
[militia,people"s militia]
(2)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也称其成员
(3)
古时称列入兵籍,平日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应召入伍的农民
民不堪命
mínbùkānmìng
[the people cannot stand the pressure of the government;the people are hard pressed] 征召频繁,人民疲于奔命,痛苦不堪
宋 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左传》
民不聊生
mínbùliáoshēng
[the people have no means of livelihood;it is hard for the people to survive;life for the people is intolerable;the people can hardly earn a living] 形容人民不能安定生活
公私劳扰,民不聊生。--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话中单说建州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京本通俗小说》
民船
mínchuán
[privately-owned boat] 私人所有的载客和运货的木船;民用船只
民法
mínfǎ
[civil law] 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防
mínfáng
[civil defense] 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民房
mínfáng
[a house owned by a citizen] 产权归个人的住宅,房屋
民愤
mínfèn
[popular indignation;wrath of the ma sses] 人民大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愤恨
民愤极大
民风
mínfēng
[social mood;customs and morals of the people] 民众的风气;民间风俗
民风淳朴
民歌
míngē
[ballad;folk song]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民工
míngōng
[labourer working on a public project] 由农村流动到城市、主要从事修建、运输的农民;也指被动员参加修路、筑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
民国
mínguó
[the repbulic of china (1912-1949)]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 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孙文《序》
民航
mínháng
[civil aviation] 民用航空的简称
民航机
民间
mínjiān
(1)
[voluntary]∶平民自愿组织的
民间团体
(2)
[folk;popular;among the people]∶ 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
民间文学
(3)
[nongovernmental people to people]∶非官方的
民间来往
民间贸易
(4)
[in common people]∶百姓中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民间故事
mínjiān gùshì
[folktale;folk story] 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尤指没有作者姓名、时间、地点的民间传统故事
民间文学
mínjiān wénxué
[folk literature] 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戏曲、 民间曲艺、歌谣等在内的、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在劳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
民警
mínjǐng
[people"s police] 人民警察”的简称
女民警
民力
mínlì
[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people]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民品
mínpǐn
[civil products] 民用产品, 特指军工厂所生产的民用产品
民情
mínqíng
(1)
[condition of the people]∶人民的生产、工作以及风俗习惯等情况
熟悉地理民情
(2)
[public feeling;feelings of the people]∶指人民的思想、意愿等
民穷财尽
mínqióng-cáijìn
[the means of the people have been used up;bring the nation and its people to the brink of bankrupcy] 民众穷困潦倒,财源耗竭殆尽
人家商战胜我们,在他手里过日子,要是不想个法儿抵制抵制,将来民穷财尽,还有兴旺的时候吗?--《文明小史》
民权
mínquán
[civil rights;democratic rights] 公民在政治领域里享有的民主权利
民生
mínshē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民众的生计
国计民生
民事
mínshì
(1)
[civil;be related to civil law]∶有关民法之事
民事权利
(2)
参看民法”
(3)
[farm work;civil]∶农事;民间的事情
民事不可缓也
民俗
mínsú
[folkway;folk custom] 民众的习惯;民间风俗
民庭
míntíng
[civil court] 民事法庭的简称
民团
míntuán
[militia;civil corps;posse] 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地方武装
民望
mínwàng
(1)
[people"s hope]∶民众的期望
民望所归
(2)
[people"s model]∶民众的榜样
民校
mínxiào
(1)
[sparetime school for adults]∶成人业余文化学校
(2)
[school run by the local people]∶民办(大、中、小)学校
民心
mínxīn
[common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popular feelings;popular sentiments]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
民心所向
民心稍安。--《广东军务记》
民谣
mínyáo
[folk rhyme;popular ballad] 民间歌谣
民意
mínyì
[popular will (opinion);will of the people] 人民群众的共同的、普遍的思想或意愿
民营
mínyíng
[nongovernmental business] 群众集体经营;私人经营
民营企业
民用
mínyòng
[civil;civilian;for civil use] 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所使用的
民用建筑
民怨
mínyuàn
[popular discontent] 人民群众对不恤民情的政府或统治者的怨言愤恨
民怨沸腾
mínyuàn-fèiténg
[the people are boiling with resentment;seething popular discontent;poupular grievances run high;public anger is seething] 人民的怨声愤懑情绪凶涌鼎沸
上半年在那里办过几个月厘局,不该要钱的心太狠了,直弄得民怨沸腾,有无数商人来省上控。--《官场现形记》
民乐
mínyuè
[folk music] 民间的音乐
民运
mínyùn
(1)
[civil transport]∶民用物资的运输工作
(2)
[private transport service]∶旧时私营的运输业
(3)
[propaganda and organizational work among the masses]∶指民众运动
民运工作
民运干事
民贼
mínzéi
[traitor to the people] 严重桅国家、人民利益,给国家、人民带来重大损害的罪人
与民贼相搏。--孙文《序》
民政
mínzhèng
[civil administration] 政府处理的有关人民的行政事务,如户政、婚姻登记、优抚、救济等
民脂民膏
mínzhī-míngāo
[the hard-won possession of the people;fat of the people;flesh and blood of the people;substance or wealth of the nation;the people"s lifeblood] 比喻人民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财富
民众
mínzhòng
[mass;common people;the populace] 泛指人民大众
唤起民众
民主
mínzhǔ
(1)
[democracy]
(2)
一种社会状态,其特点是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3)
合乎民主原则
作风民主
民主党派
mínzhǔ dǎngpài
[democratic parties]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统一战线的中国其他政党的统称
民主集中制
mínzhǔ-jízhōngzhì
[democratic centralism] 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相结合的制度
民族
mínzú
[nation;nationality;people;race] 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民
mín ㄇㄧㄣˊ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居~。~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4)
某族的人汉~。回~。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6)
非军事的~品。~航。
(7)
同苠”。
郑码yybh,u6c11,gbkc3f1
笔画数5,部首氏,笔顺编号51515
展开阅读
民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声
简单释义: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详细解释:声 sheng 部首 士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声
make a sound; reputation; sound; tone; voice;
声
(1)
聲
shēng
(2)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3)
同本义 [sound;voice]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4)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5)
音乐;诗歌 [music;poet]
不大声以色。--《诗·大雅·皇矣》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声音不足听于耳与?--《孟子·梁惠王下》
(6)
又如声色货利(音乐、女色、货物、财利。泛指旧时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物质享受);声诗(乐歌);声尘(音乐)。又专指古代指挥作战的钲、铙、鼓等乐器的声音
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国语》
(7)
声望,声名(名声) [reputation]
文王有声。--《诗·大雅·文王有声》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吕氏春秋·过理》
(8)
又如声气(名声;名气);声名煊赫(名声显赫);声芳(美好的声名);声施(名声流传);声烈(显赫的名望);声名人(有名望的人);声位(声望与地位)
(9)
口信;消息;传说 [information;news]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汉书·赵广汉传》
(10)
又如声传(传闻之事);声论(犹舆论);声闻(音讯,讯息)
(11)
声威;声势 [renown;prestige]
声威天下。--《战国策·齐策》。注势也。”
(12)
又如声教(声威与教化);声焰(声势气焰);声振寰宇(名声威势振动天下。形容声威极盛);声乡(犹声势);声张势厉(声势煊赫);声势重灼(声威气势逼人);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声势汹汹(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13)
汉字的声调 [tone]。如声病(诗、词、曲的声调、平仄,不合于规定的律则、标准);声颡(腔调);声律(诗赋文章的声韵与格律);声比(音调相谐);声文(泛指音调);声曲(音声曲调);声度(犹声调);声客(犹言声调)
(14)
言语,口音 [speech]
与人罕言,语类楚声。--明·魏禧《大铁椎传》
(15)
又如声嗽(言语)
(16)
指汉字的声母『字字音的一部分,指一个汉字音节开头的音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如声旁(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声纽(音韵学术语。即声母『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声符(即声旁)
声
(1)
聲
shēng
(2)
发声 [make a sound]。如不声不响;声张(作声;张扬);声哄(哄闹);声咳(咳嗽声);声唤(呻吟,因痛苦而叫喊);声屈(喊冤)
(3)
声称,宣扬 [claim]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声云(犹声言);声兵(宣布出兵);声述(声明陈述);声叙(明白陈述)
(5)
吟咏;乐歌 [sing]。如声伎(指歌舞等技艺)
(6)
听 [hear]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清·谭嗣同《仁学》
声
(1)
聲
shēng
(2)
表示声音发出次数的单位 [time]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几声抽泣;几声鸟鸣
声辩
shēngbiàn
[argue] 公开辩解;辩白
竭力声辩
声波
shēngbō
[acoustic wave] 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
声部
shēngbù
[voice part]四部和声的每一部叫做一个声部。器乐声部分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声乐声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
合唱曲的女声部
声场
shēngchǎng
[sound field]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
声称
shēngchēng
(1)
[profess]∶公开宣称;声言
他声称有病而不去上班
(2)
[publicity]∶声名
声称籍甚
声带
shēngdài
(1)
[vocal cord]∶喉腔两侧两片覆盖喉粘膜的韧带皱襞,受到呼出气流的振动,能发出声音
(2)
[sound track]∶电影胶片一侧记录着声音的部分。也指用光学方法记下的声音的纹理
声碟
shēngdié
[laser gramophone record] 激光唱片
声调
shēngdiào
(1)
[tone]
(2)
指说话、读书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鲁迅《藤野先生》
(3)
字调;汉语的四声
(4)
音乐的调子
声调悠扬
声东击西
shēngdōng-jīxī
[make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 in the west]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
按预定的计划,我们要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把敌人吸引到温水方向。--《遵义会议放光芒》
声干扰
shēnggānrǎo
[acoustic jamming] 有意识地辐射或重复辐射一些机械信号或电声信号,以消除或掩蔽敌人企图接收的信号,来对抗敌人的武器系统
声光
shēngguāng
[reputation; glory] 声誉和荣耀
他在那一带有点声光
声华
shēnghuá
[good reputation] 美好的名声;声誉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唐·白居易《晏坐闲吟》
声价
shēngjià
[reputation] 名声和社会地位
声价倍增
声价十倍
shēngjià-shíbèi
[one"s reputation is tenfold higher] 声誉和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声控
shēngkòng
[sound control] 用声音控制
声口
shēngkǒu
(1)
[tone]∶口气,口吻
从他们二人的声口,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
(2)
[accent] [方]∶指说话的口音、语调
听他的声口,好像是南方人
声浪
shēnglàng
(1)
[clamor]∶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充满了各种声浪
(2)
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声浪碰到群山,群山发出回响。--《歌声》
(3)
[sound wave]∶旧指声波
声泪俱下
shēnglèi-jùxià
[sheding tears while speaking;talk in a tearful voice] 流着眼泪诉说,形容极为悲伤
慷慨陈词,声泪俱下
声量
shēngliàng
[volume]声音的响度或强度;音量
声门
shēngmén
[glottis]两侧声带之间矢状方向的裂隙(空间);亦指围绕这个间隙的所有结构
声名
shēngmíng
[publicity;reputation]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声名大噪
shēngmíng-dàzào
[spine]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声名狼藉
shēngmíng-lángjí
[shady;be notorious;infamous;with a bad reputation] 形容名声极坏
请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竞选州长》
声明
shēngmíng
(1)
[declare]∶公开表态或说明
庄严声明
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
[pronouncement]∶指声明的文告
发表声明
声母
shēngmǔ
[initial consonant (of a chinese syllable)]汉字一个字起头的音叫声母,其余的音叫韵母。大部分字的声母是辅音声母,如行(xíng)的起头字母x”,只有小部分的字拿元音起头(就是直拿韵母起头),它的声母叫零声母”,如爱”(ài)、鹅”(é)、欧”(ōu)等字
声纳
shēngnà
[sonar]一种利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或超声波探测水下物体(如潜艇或深水水雷)的存在和位置的一种仪器
声能
shēngnéng
[sound energy]媒质的总能量与无声波存在时的能量之差;声波所具有的能量
声频
shēngpín
[audio frequency]音频,任何正常可听声波的频率,指大约在15到20000赫之间范围内的任一频率
声谱
shēngpǔ
[spectrum]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
声气
shēngqì
(1)
[information]∶指消息或信息
互通声气
(2)
[tone][方]∶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鲁迅《孔乙己》
(3)
[morale]∶指士气
金鼓以佐士众之声气
(4)
[boost morale]∶指鼓动士气
(5)
[will and spirit]∶志趣和性格;意气
声气相投
声气相求
shēngqì-xiāngqiú
[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flock together;have spiritual affinity] 犹声应气求”。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声腔
shēngqiāng
[tune] 许多剧种所共有的成系统的腔调,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
声情
shēngqíng
[voice and sentiment] 声音和感情
声情并茂
声请
shēngqǐng
[apply;make open request] 申请,申述请求
声请准予报名
声喏
shēngrě
[thank while bowing with hands folded] 唱喏。指古代下属进见上级,一面拱手作揖,一面出声致敬
声色
shēngsè
(1)
[voice and countenance]∶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woman and song]∶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声色俱厉
shēngsè-jùlì
[severe in voice and countenance;fulminate] 说话时声音和脸部表情都很严厉
声嗓
shēngsǎng
[voice] 嗓音、声音
声势
shēngshì
[momentum impetus;prestige and influence;spirited atmosphere] 名声威望和气势
造成声势
声势浩大的场面
声说
shēngshuō
[state; explain] 述说;说明
他明知吃了亏也无法声说
声嘶力竭
shēngsī-lìjié
[shout oneself hoarse;be hoarse and exhausted;with one"s voice hoarse and not an ounce of strength left] 嗓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拚命呼号的样子
瑞全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老舍《四世同堂》
声诉
shēngsù
[state; tell] 详细叙述;诉说
声诉思念之情
声速
shēngsù
[velocity of sound] 声波传播的速度
声态
shēngtài
[voice and spirit] 人的话音和神态
她声态迷人,怨不得有那么多追求者
声讨
shēngtǎo
[denounce;condemn] 公开谴责,用语言文字讨伐
声讨敌人罪行
声望
shēngwàng
[prestige;popularity] 众所仰望的名声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伟》
声威
shēngwēi
(1)
[renown]∶声势和威势
以助声威
(2)
[prestige;popularity]∶名望和威望
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在此次向南进攻中,旗开得胜,声威大震。--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
声闻过情
shēngwén-guòqíng
[the facts don"t quite correspond to one"s reputation] 声闻名誉。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
声问
shēngwèn
(1)
[news]∶音讯;音信
声问断绝
(2)
[reputation]∶名誉;名声
行止尽而声问远
声息
shēngxī
(1)
[sound]∶声音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荷塘月色》
(2)
[information]∶情况或消息
领导和群众声息相闻,脉搏相通
他们在战乱中失散了,至今声息全无
声响
shēngxiǎng
[noise] 声音;响动
这发动机声响太大
声学
shēngxué
[acoustics]研究声音的产生、控制、传输、接收和效应以及听觉现象的科学
声训
shēngxùn
[use similar sound word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a new word]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的方法
声压
shēngyā
[sound pressure]声场中某一时刻某一点上的实际压力与该点上平均压力的差值
声言
shēngyán
[profess claim;assert;proclaim] 声张;用语言、文字公开表示
有一个乡农会很巧妙,捉了一个劣绅来,声言今天要给他戴高帽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声扬
shēngyáng
[make public] 张扬;宣扬
这事先别声扬
声音
shēngyīn
(1)
[sound]
(2)
使人产生听觉的振动
(3)
一种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造成的听觉印象
(4)
[voice]∶某些起与人的语言相同作用的工具或表达手段
代表法律的庄严的声音
声音笑貌
shēngyīn-xiàomào
[person"s voice and expression]泛指一个人的外部情态
声域
shēngyù
[voice range] 人嗓音所能发出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声誉
shēngyù
[fame;reputation;prestige] 名誉;声望
这里是正当的世家,在本城里是声誉最好的。--巴金《家》
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双,则足以显声誉。--《后汉书·冯衍传》
声誉大振
shēngyù-dàzhèn
[gain/win considerable name] 声望、名誉大大提高
一曲使他声誉大振,举国公认
声誉鹊起
shēngyù-quèqǐ
[gain high reputation] 形容名声很快提高
声冤
shēngyuān
[voice grievances] 诉说自己所受的冤屈;申冤
声援
shēngyuán
[express support for] 公开声明或造成声势表示支援
有社会舆论的声援,国民党不敢怎么样,你们可以回家去住了。--杨沫《青春之歌》
声源
shēngyuán
[sound source] 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乐
shēngyuè
(1)
[vocal music]∶指歌唱的艺术,可以有乐器伴奏
(2)
[music and musical activity used in general sense]∶古代泛指音乐和音乐活动
声韵
shēngyùn
(1)
[sound]∶音韵(汉字音节中声、韵、调的总称);声音
(2)
[initial consonant and simple or compound vowel]∶声母和韵母的合称
声韵学
shēngyùnxué
[phonology] 音韵学,是研究清代以前的汉语语音的学科
声张
shēngzhāng
[make public;disclose] 张扬
不要声张
声子
shēngzǐ
[phonon]假设压缩波能分成的量子,并假设这些量子像光子一样具有个体的全同性和平均自由程
声罪致讨
shēngzuì-zhìtǎo
[condemn;denounce] 宣布对方的罪状,进行公开谴责
声
(聲)
shēng ㄕㄥˉ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4)
名誉名~。
(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郑码bxm,u58f0,gbkc9f9
笔画数7,部首士,笔顺编号1215213
展开阅读
声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