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挽
简单释义:
挽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挽,引之也。--《说文》
挽,挽车也。--《广韵》
或挽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挽。”
娄敬脱挽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挽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悼念死者
挽wǎn
⒈设法扭转局势使变好或复原~救。力~狂澜。
⒉拉,牵引~弓。~车。
⒊哀丧,悼念~词。哀~。
⒋通"绾"。卷起。
详细解释:挽 wan 部首 扌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挽
coil up;draw;lament sb."s death;link;pull;roll up;
挽
(1)
輓
wǎn
(2)
(形声。从手,免声。古字从车”,免声。本义牵引;拉)
(3)
同本义 [draw;pull]
挽,引也。--《小尔雅·广诂》
輓,引之也。--《说文》
輓,輓车也。--《广韵》
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
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
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挽炮车者。--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又如挽郎(出葬时,牵绋唱挽歌的少年);挽强(拉强弓);挽满(拉满弓);挽车(拉车);挽住(憋住);挽手儿(缰绳);挽歌郎(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挽强为弱(使强变弱)
(5)
悼念死者 [lament sb."s death]
现今胡三公子替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儒林外史》
(6)
又如挽章(挽词。哀悼死者的词章);挽诗(哀悼死者的诗);挽歌(哀悼死者的丧歌);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挽辞(哀悼死者的言辞)
挽
wǎn
(1)
通绾”。卷起 [roll up]。如挽裤腿儿
(2)
同绾”。编结 [coil up]。如挽手(鞭子);挽角(童年)
(3)
扭转;挽回 [reverse]
火攻破敌,挽强为弱。--《三侠五义》
(4)
又如挽狂澜(扭转局面或风气);挽正(纠正);挽转(挽回);挽通(勾结;买通)
(5)
荐引 [recommend]。如挽推(引荐;扶持)
(6)
勾;挎 [carry on the arm]。如不由分说,拉着文君就走,挽其腰;手挽小篮
(7)
请,托 [please]
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水浒全传》
挽
wǎn
(1)
后,迟。通晚” [late]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塼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挽近(近世,近代。同晚近)
挽词,挽辞
wǎncí,wǎncí
[elegiac words] 哀悼死者的词章、语句
挽额
wǎn é
[elegiac board] 表示对死者悼念的牌匾
挽歌
wǎngē
[dirge;elegy;threnody] 哀悼死者的歌
挽回
wǎnhuí
[retrieve;redeem] 扭转不利局面
挽回败局
挽救
wǎnjiù
[remedy;rescue;save] 从危险中救回来
挽救生命
挽具
wǎnjù
[harness] 套在牲畜身上拉车的器具
挽力
wǎnlì
[(of animals) draught power] 骡马等拉车或农具时能够使出的力量
这匹马的挽力太小,拉不动这辆车
挽联
wǎnlián
[elegiac couplet] 哀悼死者的对联
挽留
wǎnliú
[persuade sb.to stay;urge sb. to stay;hold;keep;detain;return] 留住要离去的人
再三挽留
挽幛
wǎnzhàng
[large elegiac scroll] 表示悼念之情的幛子,一般黑色或白色
挽
wǎn ㄨㄢˇ
(1)
拉,牵引~弓。~留。
(2)
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救。力~狂澜。
(3)
追悼死人~词。~联。~幛。
(4)
古同晚”,后来的。
(5)
同绾”。
郑码drjr,u633d,gbkcdec
笔画数10,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525135
展开阅读
挽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遇
简单释义:
遇
(形声。从辵,禺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遭受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
遇yù
⒈碰到,会见,相逢~到。~见。相~。
⒉对待,款待待~。礼~。殊~。
⒊遭到~险。~难。
⒋机会机~。佳~。
遇yóng 1.曲遇,古地名。
遇ǒu 1.相对。 2.偶然。
详细解释:遇 yu 部首 辶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2遇
chance; encounter; meet; treat;
遇
yù
(1)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2)
同本义 [meet;encounter]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4)
遭受 [suffer;sustain]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灾难);遇疾(生病);遇谗(遭受谗言的陷害);遇谴(遭到谴责);遇难(遭到灾难);遇谤(遭到毁谤);遇乱(遭遇战乱)
(7)
对待、相待 [treat;entertain]
衔恩遇。--《广绝交论》
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优遇(优待)
(9)
抵挡;对付 [face]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敌(抵挡敌军;对付敌方)
(11)
遇合;投合 [meet and get along well]
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序》
(12)
接触 [contact;touch]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木遇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遇
yù
(1)
际遇;机会 [chance;opportunity]
百世之良遇也。--三国吴·韦昭《博弈论》
(2)
又如机遇(好的境遇;机会);良遇(好机会)
(3)
酬金,薪水 [salary]。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遇刺
yùcì
[be attacked by an assassin] 被行刺,遭到暗杀
不幸遇刺身亡
遇害
yùhài
[be murdered] 被人杀害
遇合
yùhé
[get along together] 指臣子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也指宾主相得甚欢;相遇而彼此投合
遇救
yùjiù
[be rescued;be saved] 得到援救
遇难
yùnàn
(1)
[die in a accident]∶意外死亡
(2)
[be murdered]∶被谋杀
(3)
[be in distress]∶遭遇危难
(4)
[meet with a mishap]∶遇险
遇事
yùshì
[when anything crops] 碰上变化或情况
遇事多想再做
遇事生风
yùshì-shēngfēng
[make troubles at every opportunity] 原指遇事匆促,无所回避。今指好事、借题发挥、兴风作浪
遇险
yùxiǎn
[meet with a mishap;be in danger] 碰到险情
遇缘
yùyuán
[have a luck] 偶合,有缘巧合
遇
yù ㄩ╝
(1)
相逢,会面,碰到~到。~见。~事。奇~。遭~。境~。
(2)
机会机~。际~。知~。
(3)
对待,款待待~。冷~。
(4)
姓。
郑码wklz,u9047,gbkd3f6
笔画数12,部首辶,笔顺编号251125214454
展开阅读
遇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