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夏
简单释义: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
详细解释:夏 xia 部首 夂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夏
summer;
冬;
夏
xià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china]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夏
xià
(1)
大 [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夏播
xiàbō
[summer sowing] 夏天里播下种子
夏布
xiàbù
[grass cloth;grass linen] 用苎麻织的麻布
夏锄
xiàchú
[summer hoeing] 指夏季锄地的活儿
夏管
xiàguǎn
[summer field management] 夏季的田间管理
夏侯
xiàhóu
[surname] 复姓
夏侯婴、靳强、纪信(夏侯婴,沛人,跟从刘邦起义,后封汝阴侯。靳强,祖籍西河,刘邦的部属,因攻击项羽有功,后封汾阳侯。纪信,刘邦的得力部将,因救刘邦脱险,被项羽烧死)。--《史记·项羽本纪》
夏后氏
xiàhòushì
[the xia danasty set up by king yu] 指禹建立的夏王朝。也称夏后或夏氏
钻燧于夏后氏之世。--《韩非子·五蠹》
夏季
xiàjì
(1)
[summer]∶见夏天”
(2)
[shemu]∶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个月,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
夏口
xiàkǒu
[xiako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夏历
xiàlì
见农历”
夏粮
xiàliáng
[summer grain crops] 夏天收获的粮食
夏令
xiàlìng
(1)
[summer]∶夏季
(2)
[summer weather]∶夏季的节令、气候
夏令营
xiàlìngyíng
[summer camp] 夏季开设的供集体人员短期休养、娱乐的营地
夏秋
xià-qiū
[estivo-autumnal;aestivo-autumnal]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夏日
xiàrì
(1)
[summer]∶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summer sun]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夏收
xiàshōu
(1)
[summer harvest]
(2)
夏日收获作物
(3)
夏季的收成
夏熟
xiàshú
[summer maturing] 夏季作物成熟
夏熟作物
夏熟谷物
xiàshú gǔwù
[fall grain] 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
夏天,夏季
xiàtiān,xiàjì
[summer] 同夏2”
夏衣
xiàyī
[summer clothing] 夏季穿的衣服
夏禹
xià-yǔ
[xia yu]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夏耘
xiàyún
[summer hoeing (ploughing)] 夏锄
夏至
xiàzhì
(1)
[summer solstice]∶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
(2)
[solstice]∶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夏种
xiàzhòng
[summer sowing] 夏季的播种
夏装
xiàzhuāng
[summer clothing] 夏衣
夏
xià ㄒㄧㄚ╝
(1)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2)
中国朝代名~代。~历。
(3)
指中国华~。
(4)
姓。
郑码anrs,u590f,gbkcfc4
笔画数10,部首夂,笔顺编号1325111354
展开阅读
夏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英
简单释义:
英
(形声。从苃,央声。本义花)
同本义
英,草荣而不实者。--《说文》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诗·郑风·有女同车》。传华也。”
秋菊之落英。--《离骚·夕餐》。注华也。”
嗣若英于西冥。--谢庄《月赋》。注若木之英也。”
毋夭英。--《管子·禁藏》。注谓草木之初生也。”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落英(花落);英华(言花木之美)
矛上的羽饰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诗·郑风·清人》。传矛有英饰也。”
三英粲兮。--《诗·郑风·羔裘》
杰出
英yīng
⒈花秋菊之落~。〈喻〉文采,词藻~华。精~‖~咀华。
⒉杰出的,超众的~明。~才盖世。
⒊杰出的人今谓之~杰。~模大会。
⒋
①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佩的人战斗~雄。劳动~雄。
②具有英雄品质的~雄的中国人民。
⒌
英yāng 1.草木初生的苗。
详细解释:英 ying 部首 艹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英
hero; outstanding person;
英
yīng
(1)
(形声。从苃,央声。本义花)
(2)
同本义 [flower]
英,草荣而不实者。--《说文》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诗·郑风·有女同车》。传华也。”
秋菊之落英。--《离骚·夕餐》。注华也。”
嗣若英于西冥。--谢庄《月赋》。注若木之英也。”
毋夭英。--《管子·禁藏》。注谓草木之初生也。”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落英(花落);英华(言花木之美)
(4)
矛上的羽饰 [spear"s feather]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诗·郑风·清人》。传矛有英饰也。”
三英粲兮。--《诗·郑风·羔裘》
(5)
杰出的人 [hero]
才能过人曰英。--《正字通》
尧、舜者,天下之英也。--《荀子·正论》
智过万人者谓之英。--《淮南子·泰族》
德过千人曰英。--《礼记·辨名记》
与三代之英。--《礼记·礼运》。注俊选之尤者。”
(6)
又如英耆(年老有德有智的人);英人(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英士(才智或武艺出众之士);英少(才华出众的青少年);英台(才能杰出的台阁官员);英材(英才。具有出众才智的人)
(7)
精华 [essence;the best part]
含英咀华。--韩愈《进学解》
(8)
又如英精(精华。指事物最纯粹、最美好的部分);英辟(精辟)
(9)
精灵;神灵 [gods;deities]
(10)
古国名 [ying state]。在今安徽省金寨县东南。如英氏
(11)
英国,英格兰 [england]
英法联军。--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英将也。
英夷亦从此胆寒。--《广东军务记》
英之南野。--[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12)
又如英美
(13)
姓
英
yīng
(1)
卓越,才智杰出 [outstanding]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英雄儿女(英雄业绩与男女恋情);英才卓跞(才能卓越,高超绝异);英杰(才智超群的人)
(3)
好,美好 [fine]
英,美也。--《广雅》
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扬雄《长杨赋》
(4)
又如英声(美名,盛名;美音,优美的声音);英旨(美妙的旨意,指诗文的思想内容和意境);英标(俊美;英俊);英拔(英俊特出)
(5)
光华,光彩 [bright]
龙渊有玉英。--《淮南子·地形》
(6)
又如英光(明亮有神的目光;亦指光辉);英英(光彩鲜明的样子;轻盈明亮的样子)
英才
yīngcái
[person of outstanding ability] 才华杰出的人
一代英才
英尺
yīngchǐ
(1)
[foot]∶根据人脚长度而定的古时和现代的各种长度单位中的任何一种;尤指一般用于英语国家的长度单位,等于1/3码或12英寸
(2)
[footer]∶长度或高宽度为特定英尺数目的人或物
这快艇有八十英尺长
挖一个20英尺深的洞作为标准
英寸
yīngcùn
(1)
[inch]
(2)
长度单位,等于1/36码,以前为三粒大麦头对头放置时的长度
(3)
足以平衡气压计或压力计中一英寸高汞柱或其他特定液柱重量的大气压或其他压力的程度
(4)
足以覆盖表面或填满量器达一英寸厚的下降量(如降雨量或降雪量)
英吨
yīngdūn
[long ton; gross ton]英国重量单位,一英吨等于2240磅,合1016.04公斤,也叫长吨
英发
yīngfā
(1)
[heroic bearing]∶姿态焕然一新,精神饱满
他的身段颀长,着了军服分外英发
(2)
[glowing]∶[才华、光彩等]表现得超群出众;焕发
豪气英发
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英法联军
yīng-fǎ liánjūn
[combinted armies of english and franch] 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当时英法帝国主义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又侵入北京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英豪
yīngháo
[hero;outstanding person] 英雄豪杰
杂技英豪
江表英豪。--《资治通鉴》
英华
yīnghuá
[illustrious persons or things] 形容草木之类,原指美好的花木,后指优异的人或物;精华或精英
文苑英华
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礼记·乐记》
英魂
yīnghún
[spirit of the brave departed;spirit of a martyr] 对生前有杰出功绩者的美称。亦见英灵”
英吉利海峡
yīngjīlì hǎixiá
[the (english) channel] 在法国和英国之间。西通大西洋,东北通北海。是国际航运要道,也是重要的渔场,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和海战
英杰
yīngjié
[heroes] 才能超群的人
英俊
yīngjùn
[talent] 才智杰出的人
英俊
yīngjùn
(1)
[be eminently talented;brilliant]∶才智过人的
英俊青年
(2)
[handsome and spirited;smart]∶容貌俊秀又有风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英烈
yīngliè
(1)
[heroic]∶英勇刚烈
英烈女子
(2)
[victim]∶英勇牺牲的烈士
学习英烈们的革命精神
(3)
[immortal feats]∶卓越的功绩
英灵
yīnglíng
[spirit of the brave departed; spirit of a martyr] 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
英伦
yīnglún
[england] 英格兰,也泛指英国
在英伦之南。--[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英伦诸岛。
英名
yīngmíng
(1)
[illustrious name] 卓越人物的名字或名声
英名永存
(2)
也指一种荣誉
英明
yīngmíng
[wise;brilliant] 卓越而有见识
英明的决策
英年
yīngnián
[one"s youth] 英姿焕发的年龄,指青壮年时期
英年早逝
英气
yīngqì
[heroic spirit] 英武、豪迈的气概
英气勃勃
英爽
yīngshuǎng
[bright and brave] 英武而豪爽;英俊
那身军装使他显得很英爽
英挺
yīngtǐng
[tall and handsome] 英俊挺拔;英伟特出;英拔。也用来形容人的姿态端庄,神采焕发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英挺的青年军官
英伟
yīngwěi
[handsome and strong] 英俊魁伟
排头是一个英伟的战士
英武
yīngwǔ
[of martical bearing] 英俊勇武
英雄
yīngxióng
[hero]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英雄气短
yīngxióng-qìduǎn
[a good man caught in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谓有才志的人因遭遇挫折或沉溺于儿女私情而丧失进取心
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英雄所见略同
yīng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great minds think alike;the heroes agree mostly;good wits jump]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用来赞美双方意见相同
自来说英雄所见略同”。--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英雄无用武之地
yīng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no scope for displaying one"s abilities] 形容人有抱负、有才能,但却无地施展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
英勇
yīngyǒng
[heroic;valiant;brave;gallant] 勇敢出众
英勇善战
英语
yīngyǔ
[english] 英国和美国以及大多数英属殖民地和自治领的语言
英制
yīngzhì
[british measurement] 单位制的一种,以英尺为长度主单位,磅为质量主单位,秒为时间主单位。盎司、码、英亩、加仑等都是英制单位
英姿
yīngzī
[heroic bearing] 英俊勇武的风姿
英姿飒爽
英姿飒爽
yīngzī-sàshuǎng
[of valiant and heroic bearing] 形容威武豪迈,意气风发的神采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唐·杜甫《丹青引》
英
yīng ㄧㄥˇ
(1)
花落~缤纷。
(2)
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俊。群~荟萃。~才。~雄。~烈。
(3)
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精~。~华‖~咀华。
(4)
用羽毛做的矛饰二矛重(chóng)~。
(5)
古同瑛”,似玉的美石。
(6)
指英国”~文。
(7)
姓。
郑码elgd,u82f1,gbkd3a2
笔画数8,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5134
展开阅读
英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