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春秋·佚名《清人》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春秋·佚名《权舆》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春秋·佚名《株林》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春秋·佚名《四月》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春秋·佚名《思文》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先秦·屈原《远游》
何所夏寒
先秦·屈原《天问》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先秦·屈原《天问》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先秦·屈原《天问》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先秦·宋玉《九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先秦·屈原《离骚》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先秦·屈原《离骚》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先秦·屈原《九章》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先秦·屈原《九章》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先秦·屈原《九章》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先秦·屈原《九章》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先秦·屈原《九章》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先秦·屈原《九章》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先秦·屈原《九章》
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先秦·屈原《九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先秦·屈原《九章》
冬有穾厦,夏室寒些
先秦·屈原《招魂》
琼轂错衡,英华假只
先秦·屈原《大招》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两汉·贾谊《惜誓》
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锺山之玉英
先秦·庄忌《哀时命》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两汉·东方朔《七谏》
北饮兮飞泉,南采兮芝英
两汉·王褒《九怀》
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两汉·王褒《九怀》
袭英衣兮缇[糹習],披华裳兮芳芬
两汉·王褒《九怀》
蓄英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两汉·王褒《九怀》
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两汉·王褒《九怀》
秉玉英兮结誓,日欲暮兮心悲
两汉·王逸《九思》
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
两汉·王逸《九思》
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
两汉·王逸《九思》
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唐代·刘禹锡《蜀先主庙》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代·杜甫《蜀相》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唐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至今草木忆英雄
宋代·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宋代·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南北朝·江淹《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月赋》
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正位居体者,以中夏为喉,不以边垂为襟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魏地者,毕昴之所应,虞夏之馀人
魏晋·左思《三都赋》
南瞻淇澳,则绿竹纯茂;北临漳滏,则冬夏异沼
魏晋·左思《三都赋》
鉴茅茨於陶唐,察卑宫於夏禹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弓珧解檠,矛鋋飘英
魏晋·左思《三都赋》
冠韶夏,冒六茎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异荂蓲,夏晔冬蒨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名载於山经,形镂於夏鼎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昔者夏后氏朝群臣於兹土,而执玉帛者以万国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丹青图其珍玮,贵其宝利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敷橤葳蕤,落英飘飖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朱樱春熟,素柰夏成
魏晋·左思《三都赋》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魏晋·左思《三都赋》
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故虽兼诸夏之富有,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两汉·枚乘《七发》
兰英之酒,酌以涤口
两汉·枚乘《七发》
右夏服之劲箭,左乌号之雕弓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幽通赋》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两汉·班固《幽通赋》
震鳞漦于夏庭兮,匝三正而灭姬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漖于朝那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一节》
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