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参乎,吾道壹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则以喜,壹则以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春秋·佚名《风雨》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春秋·佚名《七月》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春秋·佚名《车舝》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先秦·屈原《卜居》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先秦·屈原《卜居》
玄鸟致贻,女何喜
先秦·屈原《天问》
鼓刀扬声,后何喜
先秦·屈原《天问》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先秦·屈原《天问》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先秦·屈原《天问》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
先秦·宋玉《九辩》
窃不自聊而原忠兮,或黕点而汙之
先秦·宋玉《九辩》
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先秦·宋玉《九辩》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先秦·屈原《九章》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先秦·屈原《九章》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先秦·屈原《九章》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先秦·屈原《九章》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先秦·屈原《九章》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先秦·屈原《九章》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先秦·屈原《九章》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先秦·屈原《九章》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两汉·贾谊《惜誓》
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效忠
先秦·庄忌《哀时命》
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
先秦·庄忌《哀时命》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两汉·东方朔《七谏》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两汉·东方朔《七谏》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两汉·东方朔《七谏》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两汉·东方朔《七谏》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两汉·东方朔《七谏》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两汉·东方朔《七谏》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两汉·东方朔《七谏》
思忠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两汉·王褒《九怀》
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
两汉·王逸《九思》
谒玄黄兮纳贽,崇忠贞兮弥坚
两汉·王逸《九思》
愍命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而亮贤
两汉·刘向《九叹》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西周·姬昌《否卦》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西周·姬昌《无妄卦》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西周·姬昌《损卦》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西周·姬昌《兑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唐代·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不道愁人不喜听
宋代·万俟咏《长相思·雨》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神女赋》
”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其闾阎则长寿吉阳,永平思忠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耳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剑阁铭》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东征赋》
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駸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