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先秦·屈原《卜居》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先秦·屈原《卜居》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先秦·屈原《天问》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先秦·屈原《九歌》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原忠其焉得
先秦·宋玉《九辩》
窃不自聊而原忠兮,或黕点而汙之
先秦·宋玉《九辩》
纷纯纯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鄣之
先秦·宋玉《九辩》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先秦·屈原《离骚》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先秦·屈原《九章》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先秦·屈原《九章》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先秦·屈原《九章》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先秦·屈原《九章》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先秦·屈原《九章》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先秦·屈原《九章》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先秦·屈原《九章》
姱修滂浩,丽以佳只
先秦·屈原《大招》
比干忠谏而剖心兮,箕子被发而佯狂
两汉·贾谊《惜誓》
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效忠
先秦·庄忌《哀时命》
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先秦·庄忌《哀时命》
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
先秦·庄忌《哀时命》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两汉·东方朔《七谏》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两汉·东方朔《七谏》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两汉·东方朔《七谏》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两汉·东方朔《七谏》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两汉·东方朔《七谏》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两汉·东方朔《七谏》
谬谏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两汉·东方朔《七谏》
思忠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两汉·王褒《九怀》
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
两汉·王褒《九怀》
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
两汉·王逸《九思》
谒玄黄兮纳贽,崇忠贞兮弥坚
两汉·王逸《九思》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参乎,吾道壹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唐代·温庭筠《送人东游》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湖上风来波浩渺
宋代·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看浩荡、千崖秋色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答客难》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恒碣碪?於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溔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闾阎则长寿吉阳,永平思忠
魏晋·左思《三都赋》
嘉颖离合以汤汤,醴泉涌流而浩浩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淹沉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两汉·枚乘《七发》
怳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傥兮,浩瀇瀁兮,慌旷旷兮
两汉·枚乘《七发》
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駸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