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先秦·屈原《远游》
何所冬暖
先秦·屈原《天问》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先秦·宋玉《九辩》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先秦·宋玉《九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先秦·屈原《离骚》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先秦·屈原《九章》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先秦·屈原《九章》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先秦·屈原《九章》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两汉·东方朔《七谏》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两汉·东方朔《七谏》
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
两汉·王褒《九怀》
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唐代·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唐代·杜甫《兵车行》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别赋》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南瞻淇澳,则绿竹纯茂;北临漳滏,则冬夏异沼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异荂蓲,夏晔冬蒨
魏晋·左思《三都赋》
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药灌丛,寒卉冬馥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其旧俗,终冬始春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