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先秦·宋玉《九辩》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先秦·屈原《离骚》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先秦·屈原《九章》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先秦·屈原《招魂》
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
先秦·庄忌《哀时命》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两汉·东方朔《七谏》
访太昊兮道要,云靡贵兮仁义
两汉·王逸《九思》
指正义兮为曲,訿玉璧兮为石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唐代·韩愈《石鼓歌》
【典故出处】《秋声赋》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月赋》
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
魏晋·左思《三都赋》
非醇粹之方壮,谋踳驳於王义
魏晋·左思《三都赋》
藉田以礼动,大阅以义举
魏晋·左思《三都赋》
富仁宠义,职竞弗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内则议殿爵堂,武义虎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雪之时义远矣哉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两汉·扬雄《逐贫赋》
恩轻毛羽,义薄轻罗
两汉·扬雄《逐贫赋》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请不贰过,闻义则服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两汉·蔡邕《述行赋》
登高斯赋,义有取兮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亦有仁义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礼义由贤者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一节》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九节》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却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受之何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曰:“往役,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往见,不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夫义,路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且谓长者义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长之者义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羞恶之心,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谓理也,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敬长,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曰:“仁义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节》
无礼义,则上下乱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恶佞,恐其乱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