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识
简单释义: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識,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識)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識)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详细解释:识 shi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7识1
(1)
譺
shí
(2)
(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3)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5)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
又如识路(认识道路);相识(彼此认识);识丁(认识字);识认(认识)
(7)
赏识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林识拔同郡王经于民户之中,卒为民士。--陈寿《三国志》
(8)
又如识鉴(赏识鉴别);识举(赏识并举用);识遇(赏识知遇)
(9)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
又如识宝太师(受贿的贪官);识主(识货的买主);识真(识别真相);识理(辨认和理解)
识
(1)
譺
shí
(2)
见识;知识 [knowledge]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苏轼《贾谊论》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问说》
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常识;才识(才能和见识);胆识;才益多者其识远;识略(见识与谋略);识面(世面);识野(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识断(具有见识,并能判断);识远(见识远大)
(4)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sense]。如识神(心识,心灵)
(5)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唐·刘禹锡《元日感怀》
(6)
思想或意识 [thought]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颜延年《五君咏》
(7)
又如识想(思想;意念)
(8)
姓
识
(1)
譺
shí
(2)
通适”。刚才 [just now]
识见不谷而趋。(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另见zhì
识别
shíbié
[distinguish] 辨认;辨别;区分,分辨
识别真假
识才
shícái
[know the talent] 识别,发掘有才能的人
识才善教
识才尊贤
shícái-zūnxián
[know and respect the talent]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识度
shídù
[knowledge and magnanimity] 见识、器度
愚笨无识度
识多才广
shíduō-cáiguǎng
[knowledgable and versatile]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识货
shíhuò
[know what"s what;be able to tell good from bad;know all about the goods] 能识别货物的好坏
他是外行,不识货
识荆
shíjīng
[have the honor of making your acquaintance] 敬辞。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长史韩朝宗)’。--李白《与韩荆州书》
避地曾来银岭居,识荆已是二年余。--元·鲁直《次程仲京韵》
识巨晚
shíjīng-hènwǎn
[regret to have made your acquaintance so late] 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
识力
shílì
[discernment] 识别事物的能力
识量
shíliàng
[narrow-minded] 识度
识量狭小
识破
shípò
[penetrate;see through;recognize] 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识趣
shíqù
[know how to behave in a delicate situation] 会看场合,不惹人讨厌
你别不识趣
霍逦在去年就同面前这小伙子交过手,很知道他身上那股子倔劲,便识趣地不再多说。--张抗抗《分界线》
识时达务
shíshí-dáwù
[understanding] 达通晓。认清形势的发展,通晓事物的变化
识时通变
shíshí-tōngbiàn
[comprehending and adaptable] 能认清时势,通达应变
识时务者为俊杰
shíshíwùzhě wéi jùnjié
[whosoever understands the times is a great man] 能认清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才是杰出的人物。多用于规劝或告诫
识途老马
shítú-lǎomǎ
[an old horse which knows the way] 比喻熟悉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识文断字
shíwén-duànzì
[literate;be able to read] [口]∶能识字读书,指有文化
他现在识文断字,比我办事还精明呢!--《龙须沟》
识相
shíxiàng
[be sensible] 知趣
你还是识相点,赶快走吧
识羞
shíxiū
[be shame-sensitive]有羞耻心;自觉羞耻
真不识羞
识字
shízì
[become literate] 认识文字
识2
(1)
譺
zhì
(2)
旗帜◇作帜” [flag]
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
(3)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a bell]
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岭外代答》
(4)
通帜”。标记 [mark;sign]
以龙熊鸟雀为识。--《宝刀赋序》
(5)
又如标识(标志)
识
(1)
譺
zhì
(2)
加上标记◇作志” [put a mark]
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金史》
(3)
又如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
(4)
通志”。记住 [remember]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文镂无款哀。--《史记·孝武纪》
以计识其人众畜牧。--《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识亦记也。”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
(5)
又如识念(记忆);博闻强识
另见shí
识1
(譺)
shí ㄕˊ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郑码sjo,u8bc6,gbkcab6
笔画数7,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34
识2
(譺)
zhì ㄓ╝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郑码sjo,u8bc6,gbkcab6
笔画数7,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34
展开阅读
识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礼
简单释义:
礼
(会意。从示,从豱。豱”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
礼(禮)lǐ
⒈尊敬或客气的态度、动作~貌。敬~。
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形成的仪式、仪节典~。婚~。
⒊〈表〉庆贺或敬意的事物~物。~品。国庆献~。
详细解释:礼 li 部首 礻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5礼
ceremony; courtesy; gift; manners;
礼
(1)
秠
lǐ
(2)
(会意。从示,从豱(lǐ)。豱”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3)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秠,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5)
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7)
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8)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9)
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宋·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10)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礼
(1)
秠
lǐ
(2)
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3)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4)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5)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6)
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7)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8)
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9)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10)
礼貌 [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2)
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3)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4)
通体”(tǐ)。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5)
姓
礼拜
lǐbài
(1)
[week]∶星期
下礼拜
(2)
[sunday]∶星期日
今儿过礼拜
礼拜
lǐbài
(1)
[religious service;worship]
(2)
古代礼拜节
问到人们何以礼拜并说出三个理由
(3)
行礼叩拜
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西游记》
礼拜堂
lǐbàitáng
[chapel;church] 教堂
礼拜天
lǐbàitiān
[sunday][口]∶星期日(基督教新教谓基督耶稣在该日复活,故拜上帝礼仪多在此日进行)。也叫礼拜日”
礼宾官
lǐbīnguān
[protocol officer;master of ceremonies] 见典礼官”
礼宾司
lǐbīnsī
[the protocol department; office of protocol] 政府中专管迎宾仪式的部门
礼部
lǐbù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礼单
lǐdān
[list of gifts] 载明礼物的帖单
礼服
lǐfú
[ceremonial dress (robe);formal attire;glad rags; full dress; war paint] 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如晚礼服
礼官
lǐguān
[protocol officer] 主管礼仪的官
礼官则表贺。--《明史》
礼花
lǐhuā
[fireworks displayed at celebrations] 大型、隆重庆典活动中施放的烟火
礼记
lǐjì
[li ji(book of rites)]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礼教
lǐjiào
[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 礼仪教化
礼节
lǐjié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 礼仪规矩
教皇授职仪式上的礼节
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货殖列传》
此妇无礼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礼金
lǐjīn
[monetary gifts] 送礼的现金
礼帽
lǐmào
[top hat that goes with formal dress]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礼炮
lǐpào
[salvo;gun salute; saluting gun] 举行隆重庆典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
礼品
lǐpǐn
[gift;present] 送礼用的物品
礼聘
lǐpìn
[invite or engage sb.in a polite,respectful way; courteously invite] 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礼器
lǐqì
[sacrificial vessel; ritual article] 古时祭祀用的各种器物,如鼎、簋、觚、钟等
礼让
lǐràng
[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comity] 守礼谦让
礼尚往来
lǐshàngwǎnglái
[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 deal with sb. as he deals with you; 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数
lǐshù
[courtesy;etiquette]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礼俗
lǐsú
[etiquette and custom] 礼仪习俗,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礼堂
lǐtáng
[auditorium; assembly hall] 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
礼帖
lǐtiě
[list of gifts] 犹礼单。指请柬
礼物
lǐwù
(1)
[gift; contribution; donation; present; tribute]∶赠送给人的物品
(2)
[shower]∶朋友或好心祝愿者们带来的物品
新娘收到一批寝具和炊具礼物
礼贤下士
lǐxián-xiàshì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礼仪
lǐyí
[etiquett;rite; ritual] 礼节和仪式
礼义
lǐyì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礼义廉耻
lǐyì-liánchǐ
[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礼为贵贱尊卑要分明,义为事之宜,廉为廉洁方正,耻为识羞耻。指为人要有道德修养
礼义廉耻不立,人君以自守也。--《管子·立政》
礼遇
lǐyù
[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以礼相待
受到礼遇
礼赞
lǐzàn
(1)
[praise respectfully] 以崇敬的心情称赞表扬
白杨礼赞
(2)
佛教用语,指佛、法、僧礼拜三宝及颂经
礼则
lǐzé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礼仪的准则;礼法
礼制
lǐzhì
[social institutions,set of etiquette] 礼仪制度
礼治
lǐzhì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rule of the rites] 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礼
(秠)
lǐ ㄌㄧˇ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郑码wsz,u793c,gbkc0f1
笔画数5,部首礻,笔顺编号45245
展开阅读
礼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