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讬志乎素餐
先秦·宋玉《九辩》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先秦·屈原《九章》
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先秦·屈原《大招》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先秦·庄忌《哀时命》
意晓阳兮燎寤,乃自诊兮在兹
两汉·王褒《九怀》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两汉·王褒《九怀》
叹曰:飘风蓬龙埃坲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诗三百篇,壹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代·孟浩然《春晓》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唐代·李商隐《嫦娥》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唐代·张祜《集灵台·其一》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唐代·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唐代·杜牧《旅宿》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唐代·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代·李商隐《锦瑟》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唐代·薛逢《宫词》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代·杜甫《望岳》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唐代·柳宗元《溪居》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唐代·李商隐《韩碑》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唐代·柳宗元《渔翁》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唐代·韩愈《石鼓歌》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唐代·韩愈《石鼓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酒意诗情谁与共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
宋代·高观国《少年游·草》
犹带彤霞晓露痕
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衣上酒痕诗里字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黄菊枝头生晓寒
宋代·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宋代·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云澹星疏楚山晓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长歌诗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短歌诗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别赋》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南北朝·江淹《别赋》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魏晋·左思《三都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魏晋·左思《三都赋》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终诗卒曲,尚馀音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其诗曰:‘畜君何尤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曾子《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宜兄宜弟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春秋·曾子《第十章》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子思《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宜兄宜弟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春秋·子思《第十章》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