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儒
简单释义: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又如儒师;儒仙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
儒rú
⒈旧时指读书人~者。~生。
⒉
详细解释:儒 ru 部首 亻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6儒
rú
(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scholar server]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3)
又如儒师;儒仙
(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confucianism]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
(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confucianist]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
(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scholar]
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
儒
rú
(1)
通懦”。懦弱 [cowardly]
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
(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
(3)
愚昧无知的 [ignorant]
儒,愚也。--《广雅》
(4)
通濡”。缓慢 [slow]
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
(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儒家
rújiā
[the confucianists] 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儒家经书
rújiā jīngshū
[classical confucian texts]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范围随历代王朝的增设而不断扩大。由最初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和《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发展为宋代的十三经,即《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
儒将
rújiàng
[a general who is an equally accomplished man of letters] 有文人风度的将帅
儒教
rújiào
[confucianism] 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参看儒家”
儒林
rúlín
[academic circles] 儒家学者之群
儒生
rúshēng
[confucian scholar] 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来泛指读书人
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儒士
rúshì
[confucian scholar] 儒生;孔子信徒;学者,读书人
儒术
rúshù
[confucian learning] 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
儒雅
rúyǎ
[cultured;genteel] 风度温文尔雅
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汉书·张敞传》
儒雅风流
rúyǎ-fēngliú
[elegant and graceful] 文雅而飘逸
儒医
rúyī
[a physici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o used to be a scholar] 旧时指读书人出身的中医
儒
rú ㄖㄨˊ
(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3)
古同懦”,懦弱。
郑码nfgl,u5112,gbkc8e5
笔画数16,部首亻,笔顺编号3214524444132522
展开阅读
儒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皓
简单释义:
晧
光明
晧,日出貌。--《说文》。徐锴曰初见其光白也。”俗字作皓”。从白,字亦作晧”。
晧,光也。--《尔雅》
晧晧,光也。--《广雅》
曳彗星之晧旰兮。--《楚辞·怨思》
又如晧天(光明的上天);晧旰(明亮);晧穹(光明的上天);晧然(光明正大之气)
皓(皜、暠)hào
⒈白~齿。~发。~首(白发。指老人)。
⒉明亮~月千里。
⒊通"昊"。
详细解释:皓 hao 部首 白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12皓
bright; white;
皓
(1)
皜
hào
(2)
(形声。从白,告声。本作皜”。本义光明)
(3)
同本义 [bright;luminous]
日出皓兮。--《诗·陈风·月出》
皓月千里。--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皓月(明月);皓旰(光明亮丽);皓颢(明亮洁白);皓洁(明亮洁白)
(5)
白;洁白 [white]
皓,白也。--《小尔雅》
白石皓皓。--《诗·唐风·扬之水》
皓皓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
有五六老叟,庞眉皓发。--《后汉书·刘庞传》
曼理皓齿。--《韩非子·杨权》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曹植《洛神赋》
绛皓驳色。--清·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皓腕(素腕,指女子洁白的手腕);皓皓(洁白的样子;光明的样子);皓手(洁白的手);皓然(洁白的样子);皓齿明眸(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
(7)
通昊”。广大的样子 [vast]
闇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忧无疆也。--《荀子·赋》
皓天舒白日。--左思《咏史》
太皓悦和,雷声乃发 。又如皓然(元气盛大流行的样子);皓天(天的泛称;即昊天);皓荡(广阔天边的样子)
皓
hào
〈名〉
借指老翁 [old man]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皓白
hàobái
[white] 雪白;洁白
须发皓白
皓齿朱唇
hàochǐ-zhūchún
[white teeth and red lip] 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
打扮粉妆玉琢,皓齿朱唇。--《金瓶梅》
皓首
hàoshǒu
[hoary head] 白头,指老年
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后书书·吕强传》
皓
hào ㄏㄠ╝
(1)
洁白,明亮~白。~齿。~首穷经。~月当空。
(2)
古同昊”,昊天。
郑码nkmj,u7693,gbkf0a9
笔画数12,部首白,笔顺编号325113121251
展开阅读
皓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