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春秋·佚名《皇矣》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春秋·佚名《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春秋·佚名《葛覃》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春秋·佚名《卷耳》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春秋·佚名《卷耳》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春秋·佚名《小星》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春秋·佚名《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春秋·佚名《绿衣》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春秋·佚名《鄘风·柏舟》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春秋·佚名《硕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春秋·佚名《清人》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春秋·佚名《狡童》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春秋·佚名《郑风·扬之水》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春秋·佚名《甫田》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春秋·佚名《诗经·羔裘》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春秋·佚名《黄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春秋·佚名《七月》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春秋·佚名《出车》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春秋·佚名《吉日》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春秋·佚名《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春秋·佚名《鹤鸣》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春秋·佚名《白驹》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春秋·佚名《节南山》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春秋·佚名《无羊》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春秋·佚名《小宛》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春秋·佚名《何人斯》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春秋·佚名《小雅·谷风》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春秋·佚名《四月》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春秋·佚名《小明》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春秋·佚名《信南山》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春秋·佚名《瞻彼洛矣》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春秋·佚名《宾之初筵》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春秋·佚名《頍弁》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春秋·佚名《渐渐之石》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春秋·佚名《苕之华》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春秋·佚名《文王》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春秋·佚名《大明》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春秋·佚名《行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春秋·佚名《生民》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春秋·佚名《下武》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春秋·佚名《抑》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春秋·佚名《崧高》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春秋·佚名《韩奕》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春秋·佚名《烈文》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春秋·佚名《昊天有成命》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春秋·佚名《时迈》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春秋·佚名《我将》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春秋·佚名《执竞》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春秋·佚名《臣工》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春秋·佚名《噫嘻》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春秋·佚名《雝》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春秋·佚名《武》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春秋·佚名《闵予小子》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春秋·佚名《访落》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春秋·佚名《敬之》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春秋·佚名《小毖》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先秦·屈原《远游》
历玄冥以邪径兮,乘间维以反顾
先秦·屈原《远游》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先秦·屈原《天问》
十二焉分
先秦·屈原《天问》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先秦·屈原《天问》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先秦·屈原《天问》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先秦·屈原《天问》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先秦·屈原《天问》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先秦·屈原《天问》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先秦·屈原《离骚》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先秦·屈原《离骚》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两汉·东方朔《七谏》
拟斯兮二踪,未知兮所投
两汉·王逸《九思》
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壹以知十,赐也闻壹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西周·姬昌《屯卦》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西周·姬昌《蒙卦》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西周·姬昌《需卦》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西周·姬昌《讼卦》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西周·姬昌《师卦》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西周·姬昌《比卦》
九二:牵复,吉。
西周·姬昌《小畜卦》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西周·姬昌《履卦》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西周·姬昌《泰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西周·姬昌《否卦》
六二:同人于宗,吝。
西周·姬昌《同人卦》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西周·姬昌《大有卦》
六二:鸣谦,贞吉。
西周·姬昌《谦卦》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西周·姬昌《豫卦》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西周·姬昌《随卦》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西周·姬昌《随卦》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西周·姬昌《蛊卦》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临卦》
六二:窥观,利女贞。
西周·姬昌《观卦》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西周·姬昌《噬嗑卦》
六二:贲其须。
西周·姬昌《贲卦》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西周·姬昌《剥卦》
六二:休复,吉。
西周·姬昌《复卦》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用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九二:舆说輹。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西周·姬昌《颐卦》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坎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西周·姬昌《坎卦》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西周·姬昌《坎卦》
六二:黄离,元吉。
西周·姬昌《离卦》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西周·姬昌《咸卦》
九二:悔亡。
西周·姬昌《恒卦》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西周·姬昌《遯卦》
九二:贞吉。
西周·姬昌《大壮卦》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西周·姬昌《晋卦》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西周·姬昌《晋卦》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西周·姬昌《睽卦》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西周·姬昌《蹇卦》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西周·姬昌《解卦》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西周·姬昌《解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西周·姬昌《损卦》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西周·姬昌《损卦》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西周·姬昌《夬卦》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西周·姬昌《姤卦》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西周·姬昌《萃卦》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西周·姬昌《升卦》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西周·姬昌《困卦》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西周·姬昌《井卦》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西周·姬昌《革卦》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西周·姬昌《鼎卦》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西周·姬昌《震卦》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西周·姬昌《艮卦》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西周·姬昌《渐卦》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西周·姬昌《归妹卦》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西周·姬昌《丰卦》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西周·姬昌《旅卦》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西周·姬昌《巽卦》
九二:孚兑,吉,悔亡。
西周·姬昌《兑卦》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西周·姬昌《涣卦》
九二:不出门庭,凶。
西周·姬昌《节卦》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西周·姬昌《既济卦》
九二:曳其轮,贞吉。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代·杜牧《赤壁》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唐代·温庭筠《瑶瑟怨》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唐代·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唐代·薛逢《宫词》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唐代·李商隐《韩碑》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代·杜甫《古柏行》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唐代·韩愈《石鼓歌》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唐代·韩愈《山石》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唐代·王维《老将行》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唐代·杜甫《兵车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十二阑干闲倚遍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十二绣帘空卷
宋代·陈允平《清平乐·凤城春浅》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宋代·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是二者余未信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四美具,二难并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墨池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魏晋·左思《三都赋》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魏晋·左思《三都赋》
聊为吾子复玩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于时运距阳九,汉网绝维
魏晋·左思《三都赋》
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墱流十二,同源异口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先生之言未卒,吴蜀二客,矍焉相顾,倏焉失所
魏晋·左思《三都赋》
曜车二六,三倾五城,未若申锡典章之为远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通门二八,水道陆衢
魏晋·左思《三都赋》
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渥
魏晋·左思《三都赋》
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魏晋·左思《三都赋》
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逐贫赋》
孤竹二子,与我连行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剑阁铭》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
魏晋·张载《剑阁铭》
齐得十二,田生献筹
魏晋·张载《剑阁铭》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两汉·蔡邕《述行赋》
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君请择于斯二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余夫二十五亩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斯二者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滕更有二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六节》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君子用其一,缓其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曾子《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曾子《第四章》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子思《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子思《第四章》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