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春秋·佚名《雝》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春秋·佚名《闵予小子》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先秦·屈原《离骚》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先秦·屈原《离骚》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先秦·屈原《九章》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先秦·屈原《九章》
揽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
先秦·庄忌《哀时命》
怀瑶象而佩琼兮,愿陈列而无正
先秦·庄忌《哀时命》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两汉·东方朔《七谏》
微观兮玄圃,览察兮瑶光
两汉·王褒《九怀》
孔鸟飞而送迎兮,腾群鹤于瑶光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一》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欲将心事付瑶琴
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宋代·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停宝马,捧瑶卮
宋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典故出处】《洛神赋》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别赋》
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其琛赂则琨瑶之阜,铜锴之垠
魏晋·左思《三都赋》
思比屋於倾宫,毕结瑶而构琼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洞箫赋》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戎女烈而丧孝兮,伯徂归于龙虎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大孝终身慕父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愈疏,不孝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不可矶,亦不孝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为人子,止于孝
春秋·曾子《第四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为人子,止于孝
春秋·子思《第四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