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董
简单释义:
董
(形声。从苃,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董。②督察)
监督;督察
董之用威。--《书·大禹谟》。传董,督也。”
董逋逃。--《左传·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师。--《左传·昭公十年》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后汉书·陈忠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董正(监督纠正);董统鹰扬(为督察纲纪而大展雄才);董治(监督管理);董摄(监督治理)
统率
主持;主管
董 dǒng
①监督管理~事。
②监督管理者;董事校~。
③姓。
【董必武】(1885-197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法学家。名贤琮、用威〓北黄安(今红安)人。曾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
,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从事党和红色政权的建设工作。参加长征。曾参加国共谈判。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会长等职,并多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董存瑞】(1929-1948)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北怀来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为扫除部队前进的最后
障碍,毅然用双手举起炸药包,炸毁桥上碉堡,壮烈牺牲。被部队追认为战斗英雄。
【董事】某些企业、学校等推举出来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武帝诏举贤良方正,对以"天人三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确
立儒学在此后2000余年封建社会中的正统地位。他综合先秦儒家、法家思想,重新解释儒家思想,提出"天人感应"说,并创立"三纲"、"五常"学说,为封建统治服务。著有《
春秋繁露》及《董子文集》。
【董卓】(? -192)东汉末地主豪强。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灵帝时,任并州牧。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
,他挟献帝西迁长安,并纵火焚洛阳周围数百里◇为王允、吕布所杀。
详细解释:董 dong 部首 艹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2董
direct; director;
董
(1)
蕫
dǒng
(2)
(形声。从苃,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3)
监督;督察 [supervise]
董之用威。--《书·大禹谟》。传董,督也。”
董逋逃。--《左传·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师。--《左传·昭公十年》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后汉书·陈忠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
又如董正(监督纠正);董统鹰扬(为督察纲纪而大展雄才);董治(监督管理);董摄(监督治理)
(5)
统率 [command]。如董一(统一主持;一统);董率(董帅。统率;领导);董督(统率)
(6)
主持;主管 [take charge of]。如董成(主持和谈)
(7)
正,守正 [rectify]
董,正也。--《尔雅·释诂》
随人使少师董成。--《左传·桓公六年》
而辱使董振择之。--《左传·昭公三年》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8)
又如董道(守正道);董役(正其事理);董齐(征伐之使归一统)
董
dǒng
(1)
今简称董事为董 [director]。如校董;董事会(某些公私合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或私人所办企业、学校、团体等的领导机构)
(2)
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 [dong]
董事
dǒngshì
[trustee;director]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由股东会从股东中选出
董事会
dǒngshìhuì
(1)
[directorate;board of directors]∶公司的全体董事出席的会
两个附属的基金会,今天都在召开董事会
(2)
[court]∶有资格主管一个组织的一般事务的理事、经理或代表的机构
大学的董事会
董
dǒng ㄉㄨㄥˇ
(1)
监督管理~统。~督。~正(督察纠正)。~理。~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其成。
(2)
正余将~道而不豫兮”。
(3)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
(4)
姓。
郑码emkb,u8463,gbkb6ad
笔画数12,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12511211
展开阅读
董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研
简单释义:
研
(形声。从石,幵声。本义细磨)
同本义
打取杏仁,以汤脱去黄皮,熟研,以水和之,绢滤取汁。--《齐民要术》
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红楼梦》
又如研石(磨墨的用具);研弄(磨墨弄笔)
研究;探讨
能研诸侯之虑。--《易·系辞》。注研,俞思虑也。”疏精也。”
研核阴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研榷(研究;商订);研述(研究并阐述);研味(研究玩味);研治(研究);研省(研究省察);研赏(研究赏析);研究(细致审问);研务(探究事理)
研
详尽;精细
研yán
⒈细磨,细碾~磨。~墨。~成粉末。
⒉商讨,探究~讨。~究。深入钻~。
⒊〈古〉同"砚"~台。
研yàn 1.砚台。 2.滑石。
研xíng 1.见"石研关"。
详细解释:研 yan 部首 石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09研
grind; pestle; study;
研1
yán
(1)
(形声。从石,幵(jiān)声。本义细磨)
(2)
同本义 [grind;pestle]
打取杏仁,以汤脱去黄皮,熟研,以水和之,绢滤取汁。--《齐民要术》
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红楼梦》
(3)
又如研石(磨墨的用具);研弄(磨墨弄笔)
(4)
研究;探讨 [study]
能研诸侯之虑。--《易·系辞》。注研,俞思虑也。”疏精也。”
研核阴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研榷(研究;商订);研述(研究并阐述);研味(研究玩味);研治(研究);研省(研究省察);研赏(研究赏析);研究(细致审问);研务(探究事理)
研
yán
(1)
详尽;精细 [in detail]。如研务(细审);研深(精深);研疏(精细和粗细);研校(仔细校对);研讯(仔细审讯)
(2)
妍好。也作妍” [fine]。如研和(美好温和);研美(妍美);研艳(妍丽,华美)
另见yàn
研钵
yánbō
[mortar] 硬质材料(如瓷或黄铜)制成的,通常呈碗状的小器皿,用杵在其中将物质捣碎或研磨
研定
yándìng
[considerate and decide] 研究决定
研定适合国内制度的法令
研读
yándú
[study and read intensively] 钻研阅读
这篇文章你要仔细研读
研究
yánjiū
(1)
[study;research]∶钻研;探索
专家们研究潮汐和海流
(2)
[go deeply into;consider;discuss;deliberate]∶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大家的意见厂领导正在研究
研究生
yánjiūshēng
[post-graduate(research) student] 高等学校或科研机关里录取的通过研究工作进修的人。有一定的进修年限
研究所
yánjiūsuǒ
[research institute] 思考或研究问题的地方
研究员
yánjiūyuán
(1)
[reasearch fellow(member)]
(2)
被基金会授予金钱从事研究工作的人
(3)
在科研机构中从事某一学科研究工作的高级研究人员,其职称在副研究员之上
研考
yánkǎo
[study and inspect] 研究考察
研磨
yánmó
(1)
[pestle; grind]∶用工具研成粉末
(2)
[abrade polish]∶用磨料摩擦器物使变得光洁
研拟
yánnǐ
[study and plan;draw up a plan] 研究拟定
研拟方案;研拟对策
研判
yánpàn
[study and determine] 研究判断
投资人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往往无法冷静研判市场动态
研求
yánqiú
[study and probe] 研究探求
这个剧本需反复研求
研讨
yántǎo
[go deeply into; deliberate;discuss] 研究和讨论
研析
yánxī
[study and deduce] 研究分析
研习
yánxí
[study and learn] 研究学习
研制
yánzhì
(1)
[prepare;manufacture;develop]∶研究制造
(2)
[prepare medicinal powder by pestling] [中药]∶研磨制成
研2
yàn
同砚” [inkstone]
另见yán
研1
yán ㄧㄢˊ
(1)
细磨(mó),碾~磨。~药。~墨。
(2)
深入地探求~究。钻~。~京练都(dū)(晋代左思作《三都赋》构思了十二年,后遂用研京练都”形容经年累月地构思文章)。
郑码gae,u7814,gbkd1d0
笔画数9,部首石,笔顺编号132511132
grind;pestle;study;
研2
yàn ㄧㄢ╝
古同砚”,砚台。
郑码gae,u7814,gbkd1d0
笔画数9,部首石,笔顺编号132511132
展开阅读
研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