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春秋·佚名《汝坟》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先秦·屈原《卜居》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先秦·屈原《九章》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先秦·屈原《招魂》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壹以知十,赐也闻壹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淡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唐代·金昌绪《春怨 / 伊州歌》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唐代·杜甫《月夜》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唐代·刘禹锡《蜀先主庙》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唐代·杜甫《佳人》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唐代·李商隐《韩碑》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唐代·李颀《古意》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唐代·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唐代·王维《老将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将进酒》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唐代·李益《江南曲》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唐代·杜甫《哀王孙》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宋代·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
宋代·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儿女此情同
宋代·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村姑儿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乐无有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逐贫赋》
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
两汉·扬雄《逐贫赋》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两汉·扬雄《逐贫赋》
职汝为之
两汉·扬雄《逐贫赋》
舍汝远窜,昆仑之颠;尔复我随,翰飞戾天
两汉·扬雄《逐贫赋》
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两汉·扬雄《逐贫赋》
“誓将去汝,适彼首阳
两汉·扬雄《逐贫赋》
长与汝居,终无厌极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太学四年,朝韮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
唐代·韩愈《送穷文》
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