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辞
简单释义: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口供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
辞 cí
①优美的语言;言词~藻、修~。
②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赋、楚~。
③古体诗的一种《木兰~》。
④告别;告辞~行。
⑤辞职。
⑥辞退解雇。
⑦躲避;推托推~、不~劳苦。
【辞呈】向上级请求辞职的呈文。
【辞赋】文体名称『代时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辞指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赋是汉代的一种特定文体,它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又较多运用散
文手法,与辞已不相同。
【辞格】积极修辞的各种格式。如比喻、借代。又称修辞格。
【辞海】
①书名。陆费逵等编。1936年中华书局初版。为综合性大型词典。收单字13000多,词语77000条左右,兼有字典和词典性质,通称旧辞海。
②书名。辞海编辑委员会编。1965年出版未定稿,1979年出版三卷本,1980年出版缩印本。收单字14872个,词目91706条,内容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以及
各学科名词术语等。为常用的语文工具书。通称新辞海。1989年修订后再版。
【辞令】社交场合应对得体的话语外交~、善于~。又作词令。
【辞书】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专科辞典的统称。
【辞源】
①书名。陆尔奎等1908年编纂。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中国现代第一部综合性辞典,通称旧辞源。
②书名。1979年出版。主要作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全书共收单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收词范围一般到鸦片战争为止。内容以旧有辞书
、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现代辞书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为常用的文史工具书。通称新辞源。
【辞藻】见【词藻】。
详细解释:辞 ci 部首 辛 部首笔画 07 总笔画 13辞
diction; phraseology; take leave;
辞
(1)
辭、辤
cí
(2)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3)
同本义 [legal case;lawsuit]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4)
口供 [oral confession]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5)
言辞;文辞 [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
其次不辱辞令。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8)
特指政令之词 [order]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9)
借口,口实 [excuses]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10)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11)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ci,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12)
又如楚辞
(13)
古体诗的一种 [ci,a form of classical poetry]。如木兰辞
辞
(1)
辭
cí
(2)
说讲 [speak;talk]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3)
辞别;告别 [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5)
推却不受 [discline]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6)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7)
审讯 [try]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8)
遣去 [dispatch;expel]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9)
解雇,免职 [dismiss]。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
辞别
cíbié
[bid farewell] 临行前向亲友等告别
辞不达意
cíbùdáyì
[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idea] 言辞不能把思想确切表达出来
辞呈
cíchéng
[(written)resignation] 辞职报告
辞典
cídiǎn
[dictionary] 词典
辞赋
cífù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辞格
cígé
[figures of speech] 修辞方式之一。亦称修辞格”
辞工
cígōng
[dismiss;discharge] 辞掉雇工;雇工辞掉工作
她一气之下,辞工另寻他主了
辞令
cílìng
[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 社交、外交场合中得体的应对言辞;口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人忠厚,不善辞令
辞书
císhū
[dictionary;word book] 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统称
辞色
císè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
辞讼
císòng
[lawsuit] 诉讼
辞退
cítuì
[dismiss] 停止雇用;解雇
辞谢
cíxiè
[politely decline] 彬彬有礼地托辞拒收
辞谢红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辞行
cíxíng
[say good-bye before setting out on a journey] 出门远行前向亲友等告别
辞严义正
cíyán-yìzhèng
[speak out sternly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言辞严密贴切,义理正大
辞藻
cízǎo
[flowery language] 精妙的词汇;辞令
故意玩弄辞藻,毫无诚意
辞章
cízhāng
(1)
[poetry and prose]
(2)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3)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辞职
cízhí
[resign;hand in (send in) one"s resignation] 辞去所担任的职务
他向上级提出了辞职要求
辞
(辭)
cí ㄘˊ
(1)
告别告~。~诀。~行。~世。~别。
(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
(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
(4)
解雇~退。
(5)
同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
(7)
讲话;告诉请~于军”。
(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
郑码mise,u8f9e,gbkb4c7
笔画数13,部首辛,笔顺编号3122514143112
展开阅读
辞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若
简单释义: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焌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如同;像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若ruò
⒈如,像,似乎欣喜~狂。~明~暗。~即~离。
⒉如果,假如~是。天~有情天亦老。
⒊你,你的~辈。~翁(你的父亲)。
⒋奈~之何?
⒌
⒍
若rě 1.见"般若"。 2.见"若干"。
详细解释:若 ruo 部首 艹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若
as if; if; like; seem; you;
若2
ruò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焌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苃、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若
ruò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若
ruò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若
ruò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若
ruò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另见rě
若不
ruòbù
[unless]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若此
ruòcǐ
[so;such] 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 今》
若非
ruòfēi
[if not;were it not for] 要不是;如果不是
若夫
ruòfú
[as to] 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若干
ruògān
(1)
[several]∶比两个多但比许多要少的一个不定数目
(2)
[how many;how much]∶疑问代词。多少(问数量或指不定量)
共得若干?
(3)
[number]∶在某一数列中的抽象单位
若果
ruòguǒ
[if] 若是;假如
若果他在场,事情就难办了
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红楼梦》
若何
ruòhé
[how,what] 如何;怎样
人马若何分拨,自由军师定夺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即若离
ruòjí-ruòlí
[be neither friendly nor aloof;maintain a lukewarm relationship;keep sb.at arm"s length]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鲁迅《高老夫子》
若明若暗
ruòmíng-ruò àn
[have an indistinct picture of;have a hazy notion about] 形容凝不清,好像明朗,又好像阴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认识不清,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若是
ruòshì
[if]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若属
ruòshǔ
[you] 你们,代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若无其事
ruòwúqíshì
[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calmly;casually] 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形容态度镇静或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的捧了一杯茶来。--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ruòyào rén bù zhī,chúfēi jǐ mòwéi
[if you don"t want others to know about it,don"t do it]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表示只要作了坏事,终究是隐瞒不住的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若隐若现
ruòyǐn-ruòxiàn
[partly hidden and partly visible] 好像隐没,又好像出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百福而长今。--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
若有所丧
ruòyǒusuǒsàng
(1)
[to look blank] 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亦作若有所亡”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淮南子·原道训》
(2)
亦作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ruòyǒusuǒsī
[thoughtfully] 好像在沉思
他若有所思地吸着烟斗,并且出了神
若1
rě
见般若”(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另见ruò
若1
ruò ㄖㄨ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4)
约计~干(gān)。~许。
(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郑码egj,u82e5,gbkc8f4
笔画数8,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3251
as if;if;like;seem;you;
若2
rě ㄖㄜˇ
〔般(bō)若〕见般3”。
郑码egj,u82e5,gbkc8f4
笔画数8,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3251
展开阅读
若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