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政
简单释义: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秋瑾《致琴文书》
又如正己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政
政治;政事
政zhèng
⒈政治,它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实质是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它的表现形式为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⒉属于政治的~党。~策。~事。参~议~。
⒊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的简称拥~爱民。精兵简~。
⒋指某些部门或单位主管的业务邮~。财~。民~。校~。
⒌通"正"
①正直,公正公~无私。
②改正斧~。请指~。
⒍
⒎
⒏
⒐
⒑
政zhēng 1.征伐;征讨。 2.赋税。 3.指徭役。
详细解释:政 zheng 部首 攵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9政
certain administra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 politics;
政2
zhèng
(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2)
同本义 [correct]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秋瑾《致琴文书》
(3)
又如正己
(4)
主持政事 [govern]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政
zhèng
(1)
政治;政事 [politics;political affairs]
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
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
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
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元政紊弛。--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言时政者。--清·张廷玉《明史》
沽名乱政。
(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
(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certain administrative aspects of government]。如民政;邮政;财政
(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affairs of a family or an organization]。如家政;校政
(5)
政策;法令 [policy;dicree;edict]
先王之政。--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袁有守多惠政。--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
(7)
官长;主事者 [official]
政诸侯。--《墨子·非命上》
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
周公作立政。--《书·立政》
(8)
又如学政;盐政
(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post]。如历官七政
(10)
政权 [state political power]
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11)
策略 [tactics]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
(12)
朝廷;政府机关 [court;government]
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脱脱《宋史》
(13)
姓
另见zhēng
政变
zhèngbiàn
[coup d" 閠at;coup] 国家统治机构中的一部分人采取某种手段造成政权的突然变更
军事政变
政柄
zhèngbǐng
[helm of government] 政治权力
政策
zhèngcè
[policy]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政党
zhèngdǎng
[party] 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
政敌
zhèngdí
[political opponent] 在执掌政权方面与己为敌的人;政治上的敌人
政法
zhèngfǎ
[political and law] 政治和法律
政法学院
政府
zhèngfǔ
(1)
[government]
(2)
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3)
古时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处所
政纲
zhènggāng
[political program] 政治纲领。它说明政党的政治任务和要求
政工
zhènggōng
(1)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专门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
(2)
[political work]∶政治工作
政工人员
政教
zhèngjiào
[penalty and civilized intercourse] 指刑赏与教化
政绩
zhèngjì
[achievements in one"s official career] 指施政的成绩
政绩斐然
政纪
zhèngjì
[rules for government staff] 指机关、团体所制定的行政纪律
处以政纪
政见
zhèngjiàn
[political view] 政治主张;政治见解
政见不合
政界
zhèngjiè
[political circles;government circles] 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即政治界
政界要员
政局
zhèngjú
[political situation; political scene] 政治局势
政局不稳
政客
zhèngkè
[politician] 指从事政治投机、谋取私利的人
无聊的政客
政理
zhènglǐ
[political affairs] 政治
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政令
zhènglìng
[government decree] 政府发布的法令
政论
zhènglùn
[political comment] 针对当时政治问题发表的评论
政派
zhèngpài
[political group] 政治上的派别
政情
zhèngqíng
[political situation] 政治形势
关心政情
政权
zhèngquán
(1)
[state political power]∶政治上的统治权利
(2)
[organs of state power]∶行使国家统治权力的机关
政审
zhèngshěn
[political examination] 政治审查
政审工作
政事
zhèngshì
[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政坛
zhèngtán
[political field] 政界;政治领域
步入政坛
政体
zhèngtǐ
[form of government] 施政的要领
迂滞不达政体。--清·张廷玉《明史》
政委
zhèngwěi
[commissar] 政治委员的简称
政务
zhèngwù
[government affairs;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
终日忙于政务
政协
zhèngxié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政要
zhèngyào
(1)
[platform]∶施政要领
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后汉书》
(2)
[important members of the government]∶政府要人
至目前为止,决定出席会议政要为数不多
政治
zhèngzhì
[politics;political affairs] 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
政治家
政治未毕通也。(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毕全。通通达,不受阻,可译成上轨道”。)--汉·贾谊《论积贮疏》
政1
zhēng
(1)
通征”(zhēng)
(2)
征伐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先为之政。--《管子·势》
吴政荆。--《韩非子·内储下》
诸侯力政。--《大戴礼记·用兵》
(3)
征税 [levy]
宽政役。--《管子·小匡》
相地而衰政。--《荀子·王制》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
另见 zhèng
政
zhèng ㄓㄥ╝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
(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
(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
(4)
姓。
郑码aimo,u653f,gbkd5fe
笔画数9,部首攵,笔顺编号121213134
展开阅读
政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昭
简单释义: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昭,日明也。--《说文》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楚辞·大招》
又如昭式(光明的法度);昭列(光明);昭衍(光明广布);昭亮(明亮);昭美(光明美好)
彰明,显著
所以昭炯戒。--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昭升(显著地升闻);昭名(显著的声名);昭灼(明显;显著);昭明(显明;显著);昭速(明显地招引)
昭
光;亮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又如昭回(晨辰光耀回转);昭耀(光耀);昭晳
昭zhāo
⒈明白,显著~然。~著。众目~彰。
⒉
⒊
①明亮,光明。
②明辨事理使人~ ~。
昭zhào 1.照亮;照耀。
详细解释:昭 zhao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9昭
clear; obvious;
昭1
(1)
炤
zhāo
(2)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3)
同本义 [bright]
昭,日明也。--《说文》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楚辞·大招》
(4)
又如昭式(光明的法度);昭列(光明);昭衍(光明广布);昭亮(明亮);昭美(光明美好)
(5)
彰明,显著 [clear;obvious]
所以昭炯戒。--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昭升(显著地升闻);昭名(显著的声名);昭灼(明显;显著);昭明(显明;显著);昭速(明显地招引)
昭
zhāo
(1)
光;亮光 [light]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2)
又如昭回(晨辰光耀回转);昭耀(光耀);昭晳(光亮)
(3)
古时宗法制度 [an order in patriarchal clan system],宗庙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又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
(4)
姓
昭
zhāo
(1)
显扬;显示 [show]
昭陛下圣明。--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昭畅(大大发扬);昭文(显扬文采);昭武(显扬武威)炤”
另见 zhào
昭布
zhāobù
[declare publicly] 明文公布;公开晓喻
昭布于世
昭然
zhāorán
[obvious] 明明白白,显而易见
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
zhāorán-ruòjiē
[abundantly clear] 昭然明白的样子;揭高举。《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
读诗者,息众说之纷拿,仰光焰之万丈,而杜公真切深厚之旨,益昭然若揭焉。--清·吴棠《杜诗镜铨》序
昭示
zhāoshì
[make clear to all]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昭示后世
昭雪
zhāoxuě
[rehabilitate; exonerate; clear of unjust of enfounded charges] 洗雪冤屈,推翻诬陷不实之辞,恢复名誉
平反昭雪
昭雪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昭彰
zhāozhāng
[flagrant; evident; clear; manifest] 显而易见;深重;远扬
丑行昭彰
信义昭彰。--唐·李朝威《柳毅传》
昭昭
zhāozhāo
(1)
[bright]∶明亮;光明
昭昭有光,利行兵
(2)
[understand]∶明白;清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
昭昭然白黑分类。--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worry]∶形容有心事
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昭著
zhāozhù
[obvious] 明显;显著
彰明昭著
昭
zhāo ㄓㄠˉ
(1)
光明~明。~~(a.明亮的样子,如日月~~”;b.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
(2)
明显,显著~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郑码kyj,u662d,gbkd5d1
笔画数9,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53251
展开阅读
昭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