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放太甲于桐,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太甲贤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先秦·屈原《九章》
揽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
先秦·庄忌《哀时命》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唐代·孟郊《列女操 / 烈女操》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惊落梧桐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宋代·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月赋》
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楸梓木兰,次舍甲乙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三属之甲,缦胡之缨
魏晋·左思《三都赋》
薄戍绵幂,无异蛛蝥之网;弱卒琐甲,无异螳螂之卫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朅异之所丛育,鳞甲之所集往
魏晋·左思《三都赋》
葺鳞镂甲,诡类舛错
魏晋·左思《三都赋》
坐组甲,建祀姑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带甲一朝,而元功远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树则有木兰梫桂,杞櫹椅桐,椶枒楔枞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果甲宅,异色同荣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亦有甲第,当衢向术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两汉·枚乘《七发》
梧桐、并闾,极望成林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春秋·曾子《第二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春秋·子思《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