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先秦·屈原《天问》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唐代·李商隐《落花》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唐代·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代·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浪卷涛翻一叶浮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毕竟年年用着来,何似休归去
宋代·None《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丹藕凌波而的皪,绿芰泛涛而浸潭
魏晋·左思《三都赋》
控清引浊,混涛并濑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直冲涛而上濑,常沛沛以悠悠
魏晋·左思《三都赋》
汩若汤谷之扬涛,沛若蒙汜之涌波
魏晋·左思《三都赋》
跃涛戏濑,中流相忘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两汉·枚乘《七发》
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矣
两汉·枚乘《七发》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
两汉·枚乘《七发》
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述行赋》
稔涛塗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
两汉·蔡邕《述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