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春秋·佚名《击鼓》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春秋·佚名《君子偕老》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先秦·宋玉《九辩》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先秦·宋玉《九辩》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先秦·屈原《九章》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两汉·贾谊《惜誓》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先秦·庄忌《哀时命》
含忧强老兮愁无乐,须发苎悴兮顠鬓白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西周·姬昌《大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唐代·白居易《后宫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唐代·韦庄《金陵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唐代·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唐代·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唐代·杜甫《蜀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枯桑老柏寒飕飗, 九雏鸣凤乱啾啾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唐代·杜甫《古柏行》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唐代·韩愈《石鼓歌》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唐代·韩愈《山石》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唐代·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唐代·杜甫《哀江头》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唐代·孟郊《列女操 / 烈女操》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天不老,情难绝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莲子已成荷叶老
宋代·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宋代·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浮生只合尊前老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天可老,海能翻
宋代·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天易老,恨难酬
宋代·程垓《最高楼·旧时心事》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兰皋新涨绿溶溶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春又老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宋代·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典故出处】《秋声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
魏晋·左思《三都赋》
歧嶷继体,老成弈世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幽通赋》
若胤彭而偕老兮,诉来哲而通情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尧老而舜摄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