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谨
简单释义:
谨〈形〉
(形声。从言,堇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刘开《问说》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恭敬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jǐn
⒈慎重,小心~慎。~防。~遵法令。
⒉敬词。〈表〉郑重,恭敬~启。~呈。~具此证。
详细解释:谨 jin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3谨
careful; cautious; sincerely;
谨
(1)
謹
jǐn
〈形〉
(2)
(形声。从言,堇(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3)
同本义 [careful;cautious]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刘开《问说》
(4)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5)
恭敬 [respectful]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诺。
谨奉神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6)
又如谨呈(敬呈);谨启;谨致谢意;谨祈;谨恪(谨谨恭敬);谨白(敬告,敬启);谨禀(禀告);谨媚(恭顺柔媚)
(7)
谨严;严格 [careful and precise;strict;rigorous]。如谨急(谨严急刻);谨细(谨严细密);谨质(谨严质朴)
谨
(1)
謹
jǐn
〈动〉
(2)
严防;严禁 [be strictly on guard against;strictly forbid]。如谨风(防风);谨盗(防盗)
(3)
严守;谨守 [strictly observe or abide by]。如谨律(谨守戒律);谨户(严守门户);谨立(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谨饬
jǐnchì
[careful;prudent] 同谨慎”
临事谨饬,御下严整。--《南史·程文季传》
谨防
jǐnfáng
[guard against] 谨慎地防备
谨防扒手
谨防假冒
谨密
jǐnmì
[cautious and thorough] 谨慎细密,形容办事极细心
办事谨密
谨上
jǐnshàng
[sincerely yours] --客套话。用于书信具名后
谨身节用
jǐnshēn-jiéyòng
[keep a tight rein on self and cut down on expense] 约束自己节约费用。《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谨,用如使动词,严格约束
谨慎
jǐnshèn
(1)
[careful;prudent]∶细心慎重
知臣谨慎。--诸葛亮《出师表》
谨慎的疑虑
(2)
[discreet]∶指认为自己的看法有所根据,但还有所保留
对谈判的前景表示谨慎的乐观
谨慎小心
jǐnshèn xiǎoxīn
[watch one"s step] 非常小心地进行;谨言慎行
如果处理大量消息的专栏作家要避免歪曲事实,他必须经常谨慎小心
谨小慎微
jǐnxiǎo-shènwēi
[proper] 凡事谨慎小心,以至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说敢为的气质
谨小慎微,办不了大事
谨严
jǐnyán
(1)
[careful and precise]∶谨慎严密
文章结构谨严
(2)
[serious]∶严肃;不苟且
治学谨严
谨言慎行
jǐnyán-shènxíng
[speak and act cautiously] 严谨其言论,审慎其行为
谨愿
jǐnyuàn
[honest] 谨慎;诚实
谨愿自守
谨
(謹)
jǐn ㄐㄧㄣˇ
(1)
慎重,小心~慎。~严。~防。勤~。~小慎微。
(2)
郑重,恭敬~启。~祝。
郑码sejc,u8c28,gbkbdf7
笔画数13,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212511121
展开阅读
谨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诺
简单释义:
诺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黄遵宪《述闻》
诺贝尔
诺nuò
⒈答应,应允~言。
⒉答应声,〈表〉同意~~连声。唯唯~~
详细解释:诺 nuo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10诺
promise; yes;
诺
(1)
謟
nuò
(2)
(形声。从言,若声。本义表示)
(3)
同本义(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卑对尊用谨诺” [yes])
诺,应也。--《说文》。按,应词也。缓应曰诺,疾应曰唯。
莫敢不诺。--《诗·鲁颂·閟宫》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
(4)
又如诺诺(连声应诺);诺唯(应诺);诺许(许诺;应允)
(5)
古时批字于公文之尾,表示许可叫诺”,犹今签字 [put okay”on a document]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清·黄遵宪《述闻》
诺贝尔
nuòbèi ěr
(1)
[nobel,alfred bernhard] (1833.10.21╠1896.12.10)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诺贝尔奖金
即对在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者设立国际最高荣誉奖金
(2)
的创始人
诺矩罗
nuòjùluó
[nuojuluo] 唐代和尚,俗名罗尧运,眉州青神(四川省青神县)人。一说是外国和尚,东晋时率几百弟子来中国,居住在雁荡山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宋·沈括《梦溪笔谈》
诺诺复尔尔
nuònuòfù ěrěr
[yes,yes,do this do this] 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尔尔,如此如此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诺言
nuòyán
[promise] 应允别人的话;承诺
履行诺言
诺
(謟)
nuò ㄋㄨㄛ╝
(1)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
(2)
答应,允许~言。许~。承~。一~千金。
郑码segj,u8bfa,gbkc5b5
笔画数10,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213251
展开阅读
诺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