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春秋·佚名《螽斯》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春秋·佚名《殷其雷》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春秋·佚名《有駜》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先秦·屈原《远游》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先秦·屈原《天问》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先秦·None《渔父》
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先秦·屈原《九歌》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两汉·东方朔《七谏》
蓄英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两汉·王褒《九怀》
鸿鸬兮振翅,归雁兮于征
两汉·王逸《九思》
管束缚兮桎梏,百贸易兮传卖
两汉·王逸《九思》
就传说兮骑龙,与织女兮合婚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振恒,凶。
西周·姬昌《恒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唐代·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唐代·李商隐《筹笔驿》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唐代·张九龄《幽人归独卧》
流传汉地曲转奇, 凉州胡人为我吹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唐代·王维《桃源行》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二》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唐代·杜甫《哀王孙》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欲将遗恨倩谁传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别赋》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风赋》
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是以兆朕振古,萌柢畴昔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旅楹闲列,晖鉴抰振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弱葼系实,轻叶振芳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广成之传无以畴,街之邸不能及
魏晋·左思《三都赋》
威振八蕃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轻舟而竞逐,迎潮水而振缗
魏晋·左思《三都赋》
麾城若振槁,搴旗若顾指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言,略举其梗概,而未得其要妙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中则有鸿俦鹄侣,振鹭鹈鹕
魏晋·左思《三都赋》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孤篷自振,惊沙坐飞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七发》
阳鱼腾跃,奋翼振鳞
两汉·枚乘《七发》
诚奋厥武,如振如怒
两汉·枚乘《七发》
发怒庢沓,清升踰跇,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东征赋》
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