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春秋·佚名《瞻彼洛矣》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先秦·屈原《九章》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先秦·屈原《九章》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先秦·屈原《招魂》
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
两汉·王逸《九思》
余幼既有此鸿节兮,长愈固而弥纯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归雁洛阳边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唐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唐代·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曾看洛阳旧谱
宋代·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典故出处】《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魏晋·曹植《洛神赋》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伊洛榛旷,崤函荒芜
魏晋·左思《三都赋》
河洛开奥,符命用出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与风飖飏,<风幼>浏飕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匪惟幼稚,嬉戏土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
两汉·蔡邕《述行赋》
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