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贻
简单释义:
贻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同本义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洢《核舟记》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清·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遗留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
贻yí
⒈赠给,送给~人。
⒉遗留~害。~误。自~伊戚(伊是,此。戚忧愁。〈喻〉自寻烦恼)。
详细解释:贻 yi 部首 贝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9贻
leave behind; present;
贻
(1)
賝
yí
(2)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3)
同本义 [present]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洢《核舟记》
(4)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清·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5)
遗留 [leave behind;bequeath]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贻
(1)
賝
yí
(2)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mussel],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贻患
yíhuàn
[sow seeds of disaster] 留下祸患
贻患无穷
贻害
yíhài
[leave a legacy of trouble] 留下祸害
贻害无穷
贻人口实
yírén-kǒushí
[give occasion for talk] 留下被人攻击的话柄
贻误
yíwù
(1)
[mislead]∶错误引领,使入歧途
贻误青年
(2)
[affect adversely;bungle]∶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贻误工作
贻笑大方
yíxiào-dàfāng
[give an expert cause for langhter;incur the ridicule of those who know]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笑
小生意下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清·钱彩《说岳全传》
贻
(賝)
yí ㄧˊ
(1)
赠给。
(2)
遗留,留下~害。~误(使受到坏的影响)。~训。~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郑码lozj,u8d3b,gbkeadd
笔画数9,部首贝,笔顺编号253454251
展开阅读
贻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之
简单释义: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详细解释:之 zhi 部首 丿 部首笔画 01 总笔画 03之
go; leave; of; somebody; something; this;
之
zhī
(1)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之
zhī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
zhī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
zhī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之
zhī ㄓ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郑码wa,u4e4b,gbkd6ae
笔画数3,部首丿丶,笔顺编号454
展开阅读
之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