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春秋·佚名《黄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春秋·佚名《七月》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先秦·屈原《卜居》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先秦·屈原《远游》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先秦·宋玉《九辩》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先秦·宋玉《九辩》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先秦·宋玉《九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先秦·屈原《离骚》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先秦·屈原《九章》
伯夷死于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
先秦·庄忌《哀时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两汉·东方朔《七谏》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两汉·东方朔《七谏》
结荣茝兮逶逝,将去烝兮远游
两汉·王褒《九怀》
志怀逝兮心懰栗,纡余辔兮踌躇
两汉·王褒《九怀》
感余志兮惨栗,心怆怆兮自怜
两汉·王褒《九怀》
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两汉·王褒《九怀》
风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
两汉·王逸《九思》
欲与天地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唐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典故出处】《秋声赋》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风赋》
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两汉·张衡《归田赋》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厦屋一揆,华屏齐荣
魏晋·左思《三都赋》
真定之梨,故安之栗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英辩荣枯,能济其厄
魏晋·左思《三都赋》
权假日以馀荣,比朝华而菴蔼
魏晋·左思《三都赋》
抗神龙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果甲宅,异色同荣
魏晋·左思《三都赋》
紫梨津润,樼栗罅发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懰栗不言,倚所恃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七发》
怳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傥兮,浩瀇瀁兮,慌旷旷兮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惏栗密率,掩以绝灭,霵晔踕,跳然复出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中阪遥望,玄木冬荣,煌煌荧荧,夺人目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侯草木之区别兮,苟能实其必荣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春秋·曾子《第四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春秋·子思《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