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春秋·佚名《小宛》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春秋·佚名《柏舟》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春秋·佚名《柏舟》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春秋·佚名《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春秋·佚名《绿衣》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春秋·佚名《击鼓》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春秋·佚名《泉水》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春秋·佚名《北门》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春秋·佚名《载驰》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春秋·佚名《有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春秋·佚名《黍离》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春秋·佚名《兔爰》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春秋·佚名《晨风》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春秋·佚名《月出》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春秋·佚名《蜉蝣》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春秋·佚名《正月》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春秋·佚名《节南山》
弁彼鸴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春秋·佚名《小弁》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春秋·佚名《四月》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春秋·佚名《北山》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春秋·佚名《无将大车》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春秋·佚名《鼓钟》
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春秋·佚名《苕之华》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春秋·佚名《桑柔》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贤哉回也!壹箪食,壹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壹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是进亦忧,退亦忧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登楼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两汉·王粲《登楼赋》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两汉·贾谊《鵩鸟赋》
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诰曰:“异乎交益之士,盖音有楚夏者,土风之乖也;情有险易者,习俗之殊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与先世而常然,虽信险而剿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先生之言未卒,吴蜀二客,矍焉相顾,倏焉失所
魏晋·左思《三都赋》
得闻上德之至盛,匪同忧於有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古先帝代,曾览八纮之洪绪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戊矞,靸霅警捷,先驱前涂
魏晋·左思《三都赋》
责千里於寸阴,聊先期而须臾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盖亦先生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
两汉·枚乘《七发》
驰骋角逐,慕味争先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
先秦·宋玉《高唐赋》
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先秦·宋玉《高唐赋》
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
先秦·宋玉《高唐赋》
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鄙我先人,乃傲乃骄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雍造怨而先赏兮,丁繇惠而被戮
两汉·班固《幽通赋》
神先心以定命兮,命随行以消息
两汉·班固《幽通赋》
要没世而不朽兮,乃先民之所程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今子一为蚊所,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北征赋》
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
两汉·班彪《北征赋》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君子履信无不居兮,虽之蛮貊何忧惧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先秦·屈原《卜居》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
先秦·屈原《远游》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先秦·屈原《远游》
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微之所居
先秦·屈原《远游》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先秦·屈原《远游》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先秦·屈原《远游》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先秦·屈原《天问》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先秦·屈原《天问》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先秦·屈原《天问》
薄暮雷电,归何忧
先秦·屈原《天问》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先秦·宋玉《九辩》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先秦·宋玉《九辩》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先秦·宋玉《九辩》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先秦·宋玉《九辩》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先秦·屈原《离骚》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先秦·屈原《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先秦·屈原《离骚》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先秦·屈原《离骚》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先秦·屈原《离骚》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先秦·屈原《离骚》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
先秦·屈原《九章》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先秦·屈原《九章》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先秦·屈原《九章》
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先秦·屈原《九章》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先秦·屈原《九章》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先秦·屈原《九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先秦·屈原《九章》
吾且儃徊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先秦·屈原《九章》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先秦·屈原《九章》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先秦·屈原《九章》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先秦·屈原《九章》
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先秦·屈原《招魂》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先秦·屈原《招魂》
酎饮尽欢,乐先故些
先秦·屈原《招魂》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
先秦·屈原《招魂》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先秦·屈原《招魂》
丽以先只
先秦·屈原《大招》
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两汉·贾谊《惜誓》
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
先秦·庄忌《哀时命》
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後
先秦·庄忌《哀时命》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两汉·东方朔《七谏》
自悲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两汉·东方朔《七谏》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两汉·东方朔《七谏》
哀命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两汉·东方朔《七谏》
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
两汉·王褒《九怀》
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
两汉·王褒《九怀》
逢尤悲兮愁,哀兮忧
两汉·王逸《九思》
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
两汉·王逸《九思》
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忧
两汉·王逸《九思》
含忧强老兮愁无乐,须发苎悴兮顠鬓白
两汉·王逸《九思》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两汉·刘向《九叹》
怨思惟郁郁之忧毒兮,志坎壈而不违
两汉·刘向《九叹》
欲酌醴以娱忧兮,蹇骚骚而不释
两汉·刘向《九叹》
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两汉·刘向《九叹》
倚石岩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
两汉·刘向《九叹》
原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
两汉·刘向《九叹》
行吟累欷声喟喟兮,怀忧含戚何侘傺兮
两汉·刘向《九叹》
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
两汉·刘向《九叹》
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于虞渊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周·姬昌《坤卦》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西周·姬昌《否卦》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西周·姬昌《同人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西周·姬昌《临卦》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西周·姬昌《睽卦》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西周·姬昌《丰卦》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丧牛于易,凶。
西周·姬昌《旅卦》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西周·姬昌《巽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唐代·白居易《后宫词》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唐代·刘长卿《新年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代·杜甫《蜀相》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唐代·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唐代·李商隐《韩碑》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唐代·杜甫《古柏行》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唐代·王维《老将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宋代·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宋代·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宋代·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春未绿,鬓先丝
宋代·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宋代·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宋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酌则谁先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曰:“先酌乡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五节》
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曰:“先生将何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春秋·曾子《第一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春秋·曾子《第一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曾子《第八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曾子《第十章》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春秋·子思《第一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春秋·子思《第一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子思《第八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春秋·子思《第十章》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