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春秋·佚名《渐渐之石》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先秦·屈原《九章》
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
两汉·贾谊《惜誓》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锌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幸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需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讼卦》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西周·姬昌《同人卦》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西周·姬昌《谦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益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涣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唐代·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代·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唐代·李商隐《韩碑》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代·李颀《古意》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唐代·韩愈《石鼓歌》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唐代·王维《老将行》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唐代·李白《蜀道难》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唐代·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代·高适《燕歌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唐代·高适《燕歌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绿满山川闻杜宇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将军百战身名裂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散作一川香雨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魏晋·曹植《洛神赋》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宋代·曾巩《墨池记》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登楼赋》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月赋》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山林幽岟,川泽回缭
魏晋·左思《三都赋》
山图其石,川形其宝
魏晋·左思《三都赋》
“至於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军容弗犯,信其果毅
魏晋·左思《三都赋》
由重山之束厄,因长川之裾势
魏晋·左思《三都赋》
土壤不足以摄生,山川不足以周卫
魏晋·左思《三都赋》
指衡岳以镇野,目龙川而带坰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涌川而开渎,或吞江而纳汉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川派别,归海而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上则猿父哀吟,犭军子长啸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六军袀服,四骐龙骧
魏晋·左思《三都赋》
溪壑为之一罄,川渎为之中贫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于西则右挟岷山,涌渎发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公擅山川,货殖私庭
魏晋·左思《三都赋》
焉独三川,为世朝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两汉·枚乘《七发》
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两汉·枚乘《七发》
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