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春秋·佚名《天保》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春秋·佚名《烈文》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春秋·佚名《樛木》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春秋·佚名《瞻彼洛矣》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春秋·佚名《鸳鸯》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春秋·佚名《既醉》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春秋·佚名《凫鹥》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春秋·佚名《假乐》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春秋·佚名《烝民》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春秋·佚名《天作》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春秋·佚名《我将》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春秋·佚名《臣工》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春秋·佚名《丰年》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春秋·佚名《访落》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春秋·佚名《潜》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先秦·屈原《卜居》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壹心而不豫兮,羌无可保也
先秦·屈原《九章》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先秦·屈原《九章》
永宜厥身,保寿命只
先秦·屈原《大招》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两汉·东方朔《七谏》
且人心之持旧兮,而不可保长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西周·姬昌《泰卦》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西周·姬昌《晋卦》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西周·姬昌《井卦》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西周·姬昌《既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陆机雄才岂自保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唐代·杜甫《哀王孙》
【典故出处】《鵩鸟赋》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沐浴福应,宅心醰粹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肸飨而兴作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今夫贵人之子,必官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逐贫赋》
处君之家,福禄如山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太学四年,朝韮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两汉·班固《幽通赋》
周贾荡而贡愤兮,齐死生与祸福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康诰》曰:“如保赤子
春秋·曾子《第十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康诰》曰:“如保赤子
春秋·子思《第十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