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春秋·佚名《椒聊》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春秋·佚名《吉日》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先秦·屈原《离骚》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先秦·屈原《离骚》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先秦·屈原《招魂》
将升兮高山,上有兮猴猿
两汉·王逸《九思》
乘六蛟兮蜿蝉,遂驰骋兮升云
两汉·王逸《九思》
周流览于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
两汉·刘向《九叹》
排帝宫与罗囿兮,升县圃以眩灭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壹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西周·姬昌《需卦》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西周·姬昌《同人卦》
六五:贞疾,恒不死。
西周·姬昌《豫卦》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恒卦》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西周·姬昌《恒卦》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西周·姬昌《恒卦》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西周·姬昌《恒卦》
上六:振恒,凶。
西周·姬昌《恒卦》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西周·姬昌《益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西周·姬昌《升卦》
初六:允升,大吉。
西周·姬昌《升卦》
九三:升虚邑。
西周·姬昌《升卦》
六五:贞吉,升阶。
西周·姬昌《升卦》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西周·姬昌《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典故出处】《洛神赋》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风赋》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习步顿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遥
魏晋·左思《三都赋》
观所恒,通其变
魏晋·左思《三都赋》
金石丝竹之恒韵,匏土革木之常调
魏晋·左思《三都赋》
穷岫泄云,日月恒翳
魏晋·左思《三都赋》
桃笙象簟,韬於筒中;蕉葛升越,弱於罗纨
魏晋·左思《三都赋》
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发怒庢沓,清升踰跇,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东征赋》
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人恒过,然后能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