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盛鬋不同制,实满宫些
先秦·屈原《招魂》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先秦·宋玉《九辩》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先秦·屈原《离骚》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先秦·屈原《九章》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先秦·屈原《九章》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先秦·屈原《九章》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先秦·屈原《九章》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先秦·屈原《九章》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先秦·屈原《招魂》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两汉·东方朔《七谏》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两汉·东方朔《七谏》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两汉·东方朔《七谏》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
两汉·东方朔《七谏》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春秋·佚名《桃夭》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春秋·佚名《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春秋·佚名《摽有梅》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春秋·佚名《绿衣》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春秋·佚名《北门》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春秋·佚名《鄘风·柏舟》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春秋·佚名《郑风·扬之水》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春秋·佚名《椒聊》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春秋·佚名《晨风》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春秋·佚名《小雅·杕杜》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春秋·佚名《頍弁》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春秋·佚名《板》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春秋·佚名《时迈》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西周·姬昌《颐卦》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西周·姬昌《鼎卦》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西周·姬昌《归妹卦》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西周·姬昌《既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唐代·韦庄《金陵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代·刘方平《春怨》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唐代·李商隐《凉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唐代·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代·杜甫《蜀相》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唐代·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唐代·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唐代·杜甫《哀王孙》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唐代·杜甫《丽人行》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唐代·杜甫《哀江头》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宋代·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宋代·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绿满山川闻杜宇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起看清冰满玉瓶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宋代·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乍凉秋气满屏帏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雪满长安道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动便春愁满纸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回首中原泪满巾
宋代·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
宋代·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风雨满苹洲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漂零客、泪满衣
宋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青衫泪满啼红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空见残荷满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宋代·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
宋代·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清愁满眼共谁论
宋代·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重来花畔倚阑干,愁满阑干无倚处
宋代·周端臣《玉楼春·华堂帘幕飘香雾》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神女赋》
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登楼赋》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两汉·王粲《登楼赋》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月赋》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魏晋·左思《三都赋》
匪本匪实,览者奚信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弱葼系实,轻叶振芳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斯实神妙之响象,嗟难得而覙缕
魏晋·左思《三都赋》
鸑鷟食其实,鹓雏扰其间
魏晋·左思《三都赋》
罾罘满,效获众
魏晋·左思《三都赋》
想萍实之复形,访灵夔於鲛人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
魏晋·左思《三都赋》
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
魏晋·左思《三都赋》
蕡实时味,王公羞焉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合樽促席,引满相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落叶半床,狂花满屋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剑阁铭》
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侯草木之区别兮,苟能实其必荣
两汉·班固《幽通赋》
观天网之纮覆兮,实棐谌而相训
两汉·班固《幽通赋》
非精诚其焉通兮,苟无实其孰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酒箴》
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
两汉·扬雄《酒箴》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义之实,从兄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七节》
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七节》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后名实者,自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七节》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