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先秦·屈原《招魂》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潜藏兮山泽,匍匐兮丛攒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系用徽纆,窴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西周·姬昌《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唐代·秦韬玉《贫女》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唐代·温庭筠《利州南渡》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唐代·韦应物《东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硕果灌丛,围木竦寻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朅异之所丛育,鳞甲之所集往
魏晋·左思《三都赋》
洪桃屈盘,丹桂灌丛
魏晋·左思《三都赋》
柚梧有篁,篻簩有丛
魏晋·左思《三都赋》
峭格周施,罿罻普张
魏晋·左思《三都赋》
猩猩啼而就禽,笑而被格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药灌丛,寒卉冬馥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沃瀛则有攒蒋丛蒲,绿菱红莲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为丛驱爵者,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