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先秦·屈原《大招》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先秦·屈原《天问》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先秦·屈原《天问》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先秦·屈原《天问》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先秦·屈原《天问》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先秦·屈原《天问》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先秦·屈原《天问》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先秦·屈原《天问》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先秦·屈原《天问》
荆勋作师,夫何长
先秦·屈原《天问》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先秦·屈原《九章》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先秦·屈原《九章》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先秦·屈原《九章》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先秦·屈原《九章》
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
先秦·庄忌《哀时命》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两汉·东方朔《七谏》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两汉·东方朔《七谏》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两汉·王褒《九怀》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西周·姬昌《益卦》
《乾》:元亨,利贞。
西周·姬昌《乾卦》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西周·姬昌《坤卦》
用六:利永贞。
西周·姬昌《坤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西周·姬昌《屯卦》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西周·姬昌《屯卦》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屯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西周·姬昌《蒙卦》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西周·姬昌《蒙卦》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西周·姬昌《蒙卦》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西周·姬昌《蒙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需卦》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西周·姬昌《需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讼卦》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西周·姬昌《师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西周·姬昌《否卦》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西周·姬昌《同人卦》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有卦》
六四:无不利,捴谦。
西周·姬昌《谦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西周·姬昌《谦卦》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西周·姬昌《谦卦》
豫:利建侯,行师。
西周·姬昌《豫卦》
随:元亨,利贞,无咎。
西周·姬昌《随卦》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西周·姬昌《随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西周·姬昌《临卦》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临卦》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西周·姬昌《临卦》
六二:窥观,利女贞。
西周·姬昌《观卦》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西周·姬昌《观卦》
《噬嗑》:亨。利用狱。
西周·姬昌《噬嗑卦》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西周·姬昌《噬嗑卦》
《贲》:亨。小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贲卦》
《剥》: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剥卦》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西周·姬昌《剥卦》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覆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复卦》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用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西周·姬昌《无妄卦》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大畜卦》
初九:有厉利已。
西周·姬昌《大畜卦》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西周·姬昌《颐卦》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西周·姬昌《离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西周·姬昌《咸卦》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恒卦》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西周·姬昌《恒卦》
《遯》:亨,小利贞。
西周·姬昌《遯卦》
上九:肥遯,无不利。
西周·姬昌《遯卦》
《大壮》:利贞。
西周·姬昌《大壮卦》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西周·姬昌《大壮卦》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晋卦》
《明夷》:利艰贞。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西周·姬昌《明夷卦》
《家人》:利女贞。
西周·姬昌《家人卦》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周·姬昌《蹇卦》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蹇卦》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西周·姬昌《解卦》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西周·姬昌《解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西周·姬昌《损卦》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西周·姬昌《损卦》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西周·姬昌《损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益卦》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西周·姬昌《益卦》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夬卦》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西周·姬昌《姤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萃卦》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西周·姬昌《萃卦》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西周·姬昌《萃卦》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西周·姬昌《升卦》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西周·姬昌《升卦》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西周·姬昌《困卦》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西周·姬昌《困卦》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西周·姬昌《革卦》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西周·姬昌《鼎卦》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西周·姬昌《鼎卦》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鼎卦》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西周·姬昌《艮卦》
《渐》:女归吉,利贞。
西周·姬昌《渐卦》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西周·姬昌《渐卦》
《归妹》:征凶,无攸利。
西周·姬昌《归妹卦》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西周·姬昌《归妹卦》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西周·姬昌《归妹卦》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巽卦》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西周·姬昌《巽卦》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西周·姬昌《巽卦》
《兑》:亨,利贞。
西周·姬昌《兑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涣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中孚卦》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西周·姬昌《小过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西周·姬昌《既济卦》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春秋·佚名《采薇》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春秋·佚名《瞻彼洛矣》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春秋·佚名《天作》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侥如也,绎如也。以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稚,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作者七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
(名成 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代·杜甫《八阵图》
(回乐 一作:回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唐代·李商隐《隋宫 / 隋堤》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唐代·李商隐《隋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代·杜甫《登高》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代·秦韬玉《贫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唐代·王维《西施咏》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乃作歌以长之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销愁 一作 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唐代·李商隐《韩碑》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唐代·李商隐《韩碑》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唐代·李商隐《韩碑》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唐代·李商隐《韩碑》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唐代·韩愈《石鼓歌》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唐代·韩愈《石鼓歌》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二》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代·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宋代·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散作一川香雨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情少利心多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
宋代·None《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显而豫作
魏晋·左思《三都赋》
建社稷,作清庙
魏晋·左思《三都赋》
左则中朝有赩,听政作寝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有虞作绘,兹亦等竞
魏晋·左思《三都赋》
毗代作桢
魏晋·左思《三都赋》
道来斯贵,利往则贱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末上林之隤墙,本前脩以作系
魏晋·左思《三都赋》
览麦秀与黍离,可作谣於吴会
魏晋·左思《三都赋》
起寝庙於武昌,作离宫於建业
魏晋·左思《三都赋》
鄱阳暴谑,中酒而作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乘时射利,财丰巨万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丹青图其珍玮,贵其宝利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肸飨而兴作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是故游谈者以为誉,造作者以为程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两汉·枚乘《七发》
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为利己而自足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繫轭下,引帆上樯
唐代·韩愈《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剑阁铭》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魏晋·张载《剑阁铭》
凭阻作昏,鲜不败绩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管弯弧欲毙仇兮,仇作后而成己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东征赋》
先君行止,则有作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曰:‘何以利吾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自作孽,不可活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孔子惧,作春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自作孽,不可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故者以利为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三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节》
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康诰》曰:“作新民
春秋·曾子《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曾子《第四章》
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春秋·曾子《第十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康诰》曰:“作新民
春秋·子思《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子思《第四章》
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春秋·子思《第十章》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