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春秋·佚名《东门之杨》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後
先秦·庄忌《哀时命》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两汉·东方朔《七谏》
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
两汉·王褒《九怀》
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
两汉·王褒《九怀》
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两汉·王褒《九怀》
闵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杨之冤雏
两汉·刘向《九叹》
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两汉·刘向《九叹》
济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西周·姬昌《大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代·王昌龄《闺怨》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唐代·郑畋《马嵬坡》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唐代·李商隐《隋宫》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唐代·祖咏《望蓟门》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变调如闻杨柳春, 上林繁花照眼新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唐代·王维《老将行》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唐代·杜甫《哀江头》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楼外垂杨千万缕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宋代·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宋代·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风赋》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悠悠旆旌者,相与聊浪乎昧莫之坰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王褒韡晔而秀发,杨雄含章而挺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白杨早落,寒草前衰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观受釐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王乃乘玉舆,驷仓螭,垂旒旌;旆合谐
先秦·宋玉《高唐赋》
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