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春秋·佚名《桑中》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春秋·佚名《有女同车》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春秋·佚名《衡门》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春秋·佚名《思齐》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春秋·佚名《生民》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先秦·屈原《远游》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先秦·屈原《九章》
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
两汉·贾谊《惜誓》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唐代·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唐代·王维《桃源行》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代·王维《桃源行》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墱流十二,同源异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均田画畴,蕃庐错列姜芋充茂,桃李荫翳家安其所,而服美自悦
魏晋·左思《三都赋》
草则藿蒳豆蔻,姜汇非一
魏晋·左思《三都赋》
甘蔗辛姜,阳蓲阴敷
魏晋·左思《三都赋》
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幽通赋》
嬴取威于伯仪兮,姜本支乎三趾
两汉·班固《幽通赋》
妫巢姜于孺筮兮,旦筭祀于契龟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