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春秋·佚名《木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春秋·佚名《关雎》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春秋·佚名《汉广》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春秋·佚名《卷耳》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春秋·佚名《卷耳》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春秋·佚名《凯风》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春秋·佚名《泉水》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春秋·佚名《北风》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春秋·佚名《考槃》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春秋·佚名《葛屦》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春秋·佚名《硕鼠》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春秋·佚名《蟋蟀》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春秋·佚名《有杕之杜》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春秋·佚名《小雅·鹿鸣》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春秋·佚名《吉日》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所谓伊人,于焉逍遥?
春秋·佚名《白驹》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春秋·佚名《斯干》
间关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匪饥匪渴,德音来括。虽无好友?式燕且喜。
春秋·佚名《车舝》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春秋·佚名《烝民》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春秋·佚名《振鹭》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春秋·佚名《闵予小子》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聊仿佯而逍遥兮,永历年而无成
先秦·屈原《远游》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先秦·屈原《天问》
塊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先秦·宋玉《九辩》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先秦·宋玉《九辩》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先秦·屈原《离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先秦·屈原《离骚》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先秦·屈原《离骚》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先秦·屈原《离骚》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先秦·屈原《离骚》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先秦·屈原《离骚》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先秦·屈原《离骚》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先秦·屈原《离骚》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先秦·屈原《离骚》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先秦·屈原《离骚》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先秦·屈原《离骚》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先秦·屈原《九章》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先秦·屈原《九章》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先秦·屈原《九章》
抽思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先秦·屈原《九章》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先秦·屈原《九章》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先秦·屈原《九章》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先秦·屈原《九章》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先秦·屈原《九章》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先秦·屈原《九章》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先秦·屈原《九章》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先秦·屈原《招魂》
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先秦·屈原《招魂》
穷身永乐,年寿延只
先秦·屈原《大招》
比德好闲,习以都只
先秦·屈原《大招》
怅惝罔以永思兮,心纡轸而增伤
先秦·庄忌《哀时命》
廓抱景而独倚兮,超永思乎故乡
先秦·庄忌《哀时命》
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
先秦·庄忌《哀时命》
塊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先秦·庄忌《哀时命》
原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
先秦·庄忌《哀时命》
自悲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两汉·东方朔《七谏》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两汉·东方朔《七谏》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两汉·东方朔《七谏》
怫郁兮莫陈,永怀兮内伤
两汉·王褒《九怀》
纫蕙兮永辞,将离兮所思
两汉·王褒《九怀》
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怞怞
两汉·王褒《九怀》
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
两汉·王褒《九怀》
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
两汉·王褒《九怀》
倚此兮岩穴,永思兮窈悠
两汉·王逸《九思》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两汉·刘向《九叹》
心怊怅以永思兮,意晻晻而日颓
两汉·刘向《九叹》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飘风蓬龙埃坲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两汉·刘向《九叹》
恶虞氏之箫《韶》兮,好遗风之《激楚》
两汉·刘向《九叹》
盖见兹以永叹兮,欲登阶而狐疑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用六:利永贞。
西周·姬昌《坤卦》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西周·姬昌《讼卦》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西周·姬昌《比卦》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西周·姬昌《贲卦》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西周·姬昌《遯卦》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西周·姬昌《萃卦》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西周·姬昌《艮卦》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西周·姬昌《中孚卦》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代·王维《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唐代·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唐代·李商隐《风雨》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唐代·杜牧《旅宿》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唐代·杜甫《宿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唐代·杜甫《蜀相》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唐代·韩愈《石鼓歌》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唐代·韩愈《山石》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唐代·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唐代·杜甫《兵车行》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唐代·杜甫《哀王孙》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宋代·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奴面不如花面好
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宋代·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红烛自怜无好计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求得浅欢风日好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好是风和日暖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难禁三月好风光
宋代·None《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魏晋·曹植《洛神赋》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别赋》
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
南北朝·江淹《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
先秦·宋玉《神女赋》
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思旧赋》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魏晋·向秀《思旧赋》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於後则椒鹤文石,永巷壸术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与冈岑而永固,非有期乎世祀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闾阎则长寿吉阳,永平思忠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干戚羽旄之饰好,清讴微吟之要妙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星有风雨之好,人有异同之性
魏晋·左思《三都赋》
唱棹转毂,昧旦永日
魏晋·左思《三都赋》
猿狖腾希而竞捷,虎豹长啸而永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两汉·祢衡《鹦鹉赋》
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终其永怀,窘阴雨兮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好乐何如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畜君者,好君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汙,不至阿其所好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今天下地醜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岂好辩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孟子曰:“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知好色,则慕少艾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幽厉兴,则民好暴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曰:“其为人也好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好善足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一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春秋·曾子《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曾子《第八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春秋·曾子《第九章》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春秋·曾子《第十章》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春秋·子思《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春秋·子思《第八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春秋·子思《第九章》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春秋·子思《第十章》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