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诗
简单释义: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
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
诗shī
⒈文体名。形式很多,它是可以歌咏或朗诵的韵文。
⒉
详细解释:诗 shi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8诗
longs and shorts;poem;poesy;poetry;verse;
诗
(1)
詩
shī
(2)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3)
同本义 [poetry;verse;poem]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5)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7)
诗人 [poet]。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8)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fine thing]。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诗
(1)
詩
shī
(2)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poetize]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3)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诗碑
shībēi
[poem tablet] 名胜中刻诗的石碑
诗才
shīcái
[poetic talent] 写诗的能力
诗歌
shīgē
[poems and songs;poetry]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格
shīgé
(1)
[poetry rule]∶做诗的法则
(2)
[poetry style]∶诗的风格
诗格不高
诗行
shīháng
[verse] 诗的一行
诗话
shīhuà
(1)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评论诗人和诗篇的著作
《随园诗话》
(2)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旧时有诗有话的小说,可以说唱
《唐三藏取经诗话》
诗集
shījí
[collection of poems;poetry anthology] 编辑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诗而成的书
诗节
shījié
[stanza] 诗的一节,由排列成为一个单元的一组诗行构成
诗经
shījīng
[shi jing(classic of poetry);the book of songs]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采自民间乐曲,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所有诗歌均可歌唱,但乐谱今已不传。其内容对统治者征战田猎,贵族集团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都有所反映。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创作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代将《诗》列入儒家经典,称为《诗经》,为五经”之一
诗境
shījìng
(1)
[poetic conception and background]∶诗中所表现的意境
(2)
[poetic environment]∶也指富于诗意的环境
诗剧
shījù
[poetic drama] 对白为诗的戏剧
诗礼
shī-lǐ
(1)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book of rites]∶《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2)
[cultured]∶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家
诗律
shīlǜ
[poetic rules and forms] 诗的格式和韵律
诗朋酒友
shīpéng-jiǔyǒu
(1)
[friend of wine and poetry] 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
寻几个诗朋酒友,向尘世外消磨白昼。--元·不忽木《辞朝·村里迓鼓》曲
我一心待相伴着诗朋酒友,我其实不爱你紫绶金貂。--明·无名氏《东篱赏菊》
(2)
亦作诗朋酒侣”
诗篇
shīpiān
(1)
[poem]∶诗的总称
这些诗篇充满了革命激情
(2)
[epic]∶比喻类似史诗的事物
我们时代的壮丽诗篇
(3)
也比喻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
光辉的诗篇
诗琴
shīqín
[lute] 源自东方有大梨形琴身和带品的指板、有六到十三对琴弦、用置于琴头中的弦轴调音的弹拨乐器
诗情画意
shīqíng-huàyì
[idyllic]形容自然景色很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
我们来到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顿觉心旷神怡
诗趣
shīqù
[interest and charm] 诗的意趣
富于诗趣
诗人
shīrén
[poet]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诗圣
shīshèng
[be poet of high attainments] 造诣极高的诗人。如杜甫
诗史
shīshǐ
(1)
[history of poetry]∶诗歌发展的历史
(2)
[poetry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指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如杜甫的诗歌
诗书
shī-shū
(1)
[the book of sangs and the book of history]∶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boks;literatures;works]∶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坛
shītán
[poetry world] 诗歌界
诗坛盛会
诗仙
shīxiān
[fairy poet] 才情高超、气韵飘逸的诗人,如称唐代诗人李白为诗仙”
诗兴
shīxìng
[pegasus;poetic inspiration]做诗的兴致
诗兴大发
这种奇景,古时侯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诗兴大发。--《海市》
诗意
shīyì
[poetic quality or flavour] 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富有诗意
诗余
shīyú
[verse]诗词中词的别称,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的而得名
诗韵
shīyùn
(1)
[rhyme (in poetry)]∶做诗所押的韵
(2)
[rhyming dictionary]∶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
诗章
shīzhāng
[poem]诗篇
诗作
shīzuò
[poetic works] 诗歌作品
诗
(詩)
shī ㄕˉ
(1)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郑码sbds,u8bd7,gbkcaab
笔画数8,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1124
展开阅读
诗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达
简单释义:
达
(形声。从辵,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详细解释:达 da 部首 辶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6达
express; extend; reach;
达
(1)
達
dá
(2)
(形声。从辵(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3)
同本义。泛指畅通 [lead to;go to]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5)
到达,通到 [reach;achieve;attain]
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7)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thoroughly understand]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8)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9)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understand]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10)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1)
荐举 [recommend]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2)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3)
将意思表达出来 [express;convey]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4)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达
(1)
達
dá
(2)
通行的;共同的 [current;general]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3)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4)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comprehensive]。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5)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达
(1)
達
dá
(2)
[方]∶指父亲 [father]。如俺达
(3)
地名 [da county]。今四川省达县
(4)
各处 [everywhere]。如达听(多方听闻)
(5)
姓
达
(1)
達
dá
(2)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达标
dábiāo
[reach the standard] 达到规定的标准,也特指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达成
dáchéng
(1)
[arrive at;reach]∶达到一个目的或实现一个目标,尤指有意识的努力
为达成谅解的许多尝试
(2)
[close;conclude]∶经过商谈取得一致意见
达成协议
(3)
[work out]∶纠纷经过努力而得到解决
达成了一个结束争端的折衷协定
达旦
dádàn
[until dawn] 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他通宵达旦地工作
达到
dádào
[achieve;attain;reach;amount to;culminate in] 实现
达到他的目的
达尔文
dá ěrwén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学说
dá ěrwén xuéshuō
[darwinism]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关于生物界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主要观点是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而制约和引导着这种进化的是自然选择
达观
dáguān
[take things philosophically] 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达·芬奇
dáfēnqí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
达官
dáguān
[high ranking official;vip] 职位高的官吏
达官贵人
达赖
dálài
[dalai lama] 达赖喇嘛”的简称
达赖喇嘛
dálài lǎmɑ
[dalai lama] 达赖”,蒙语dalai的音译,意为大海”;喇嘛”,藏语blama的音译,意为上师”;达赖喇嘛”意为德行科研成果象大海一样的上师”,是西藏喇嘛教格鲁派的活佛
达人
dárén
[open-minded and optimistic person]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达士
dáshì
[great scholar] 明智达理之士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吕氏春秋·知分》
达意
dáyì
[express(或convey)one"s ideas] 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
表情达意
达
(達)
dá ㄉㄚˊ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
(2)
通晓洞~。练~。
(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4)
到到~。抵~。通宵~旦。
(5)
实现目的已~。
(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
(8)
姓。
郑码wgd,u8fbe,gbkb4ef
笔画数6,部首辶,笔顺编号134454
展开阅读
达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