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为命,脾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齐鲁青未了
唐代·杜甫《望岳》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人间万事何时了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宋代·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酥润凌波地
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泪痕都揾了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宋代·陈允平《清平乐·凤城春浅》
【典故出处】《洛神赋》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魏晋·左思《三都赋》
檀栾蝉蜎,玉润碧鲜
魏晋·左思《三都赋》
碕岸为之不枯,林木为之润黩
魏晋·左思《三都赋》
刚镞润,霜刃染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奏乐也,则木石润色;其吐哀也,则凄风暴兴
魏晋·左思《三都赋》
紫梨津润,樼栗罅发
魏晋·左思《三都赋》
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苍色之润坚
两汉·王褒《洞箫赋》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七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