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春秋·佚名《螽斯》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春秋·佚名《殷其雷》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春秋·佚名《小雅·黄鸟》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春秋·佚名《有駜》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先秦·None《渔父》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两汉·东方朔《七谏》
蓄英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两汉·王褒《九怀》
鸿鸬兮振翅,归雁兮于征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振恒,凶。
西周·姬昌《恒卦》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别赋》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风赋》
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是以兆朕振古,萌柢畴昔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旅楹闲列,晖鉴抰振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弱葼系实,轻叶振芳
魏晋·左思《三都赋》
威振八蕃
魏晋·左思《三都赋》
宗生高冈,族茂幽阜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乌菟之族,犀兕之党
魏晋·左思《三都赋》
羽族以觜距为刀铍,毛群以齿角为矛铗,皆体著而应卒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轻舟而竞逐,迎潮水而振缗
魏晋·左思《三都赋》
麾城若振槁,搴旗若顾指
魏晋·左思《三都赋》
水物殊品,鳞介异族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中则有鸿俦鹄侣,振鹭鹈鹕
魏晋·左思《三都赋》
毛群陆离,羽族纷泊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孤篷自振,惊沙坐飞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七发》
阳鱼腾跃,奋翼振鳞
两汉·枚乘《七发》
诚奋厥武,如振如怒
两汉·枚乘《七发》
发怒庢沓,清升踰跇,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故法禁屈橈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爰结蹤而迴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百官族人可谓曰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