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春秋·佚名《四月》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春秋·佚名《常武》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春秋·佚名《丰年》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春秋·佚名《闵予小子》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先秦·屈原《天问》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先秦·屈原《天问》
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先秦·屈原《招魂》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两汉·贾谊《惜誓》
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
两汉·王褒《九怀》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两汉·刘向《九叹》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两汉·刘向《九叹》
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
两汉·刘向《九叹》
就灵怀之皇祖兮,愬灵怀之鬼神
两汉·刘向《九叹》
波澧澧而扬浇兮,顺长濑之浊流
两汉·刘向《九叹》
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顺流
两汉·刘向《九叹》
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唐代·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月赋》
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於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
魏晋·左思《三都赋》
肴醳顺时,腠理则治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时东鳀即序,西倾顺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溯洄顺流,噞喁沈浮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形旖旎以顺吹兮,瞋以纡郁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广矣普矣,万物祖矣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剑阁铭》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所贵圣人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
两汉·祢衡《鹦鹉赋》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节》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