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先秦·屈原《卜居》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先秦·屈原《天问》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两汉·东方朔《七谏》
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
两汉·王逸《九思》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乾》:元亨,利贞。
西周·姬昌《乾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五:黄裳,元吉。
西周·姬昌《坤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西周·姬昌《屯卦》
九五:讼,元吉。
西周·姬昌《讼卦》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西周·姬昌《比卦》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西周·姬昌《履卦》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西周·姬昌《泰卦》
大有:元亨。
西周·姬昌《大有卦》
随:元亨,利贞,无咎。
西周·姬昌《随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西周·姬昌《临卦》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西周·姬昌《复卦》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二:黄离,元吉。
西周·姬昌《离卦》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西周·姬昌《睽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西周·姬昌《损卦》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西周·姬昌《损卦》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西周·姬昌《萃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西周·姬昌《升卦》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西周·姬昌《井卦》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西周·姬昌《革卦》
《鼎》:元吉,亨。
西周·姬昌《鼎卦》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西周·姬昌《涣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唐代·皇甫冉《春思》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唐代·李商隐《韩碑》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唐代·李商隐《韩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唐代·韩愈《石鼓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代·None《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宋代·None《生查子·元夕》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是岁,元和四年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山之僧智仙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两汉·贾谊《鵩鸟赋》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虽带甲一朝,而元功远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恐虎豹,慑鸷鸟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纷屯邅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
两汉·班固《幽通赋》
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修短之运,愚智同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择不处仁,焉得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是非之心,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为是其智弗若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