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春秋·佚名《螽斯》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春秋·佚名《殷其雷》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春秋·佚名《有駜》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先秦·None《渔父》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两汉·东方朔《七谏》
蓄英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两汉·王褒《九怀》
哀我兮寡独,靡有兮齐伦
两汉·王逸《九思》
鸿鸬兮振翅,归雁兮于征
两汉·王逸《九思》
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皋之伦以充庐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振恒,凶。
西周·姬昌《恒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唐代·李商隐《贾生》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代·杜甫《丽人行》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风赋》
抵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是以兆朕振古,萌柢畴昔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旅楹闲列,晖鉴抰振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弱葼系实,轻叶振芳
魏晋·左思《三都赋》
威振八蕃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轻舟而竞逐,迎潮水而振缗
魏晋·左思《三都赋》
麾城若振槁,搴旗若顾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中则有鸿俦鹄侣,振鹭鹈鹕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夫王孙之属,郤公之伦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孤篷自振,惊沙坐飞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七发》
阳鱼腾跃,奋翼振鳞
两汉·枚乘《七发》
诚奋厥武,如振如怒
两汉·枚乘《七发》
发怒庢沓,清升踰跇,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转,瞪瞢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圣人,人伦之至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九节》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