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何所冬暖
先秦·屈原《天问》
背绳墨而改错
先秦·宋玉《九辩》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先秦·屈原《离骚》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先秦·屈原《离骚》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先秦·屈原《九章》
志怦怦而内直兮,履绳墨而不颇
先秦·庄忌《哀时命》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两汉·东方朔《七谏》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两汉·东方朔《七谏》
风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
两汉·王逸《九思》
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
两汉·王逸《九思》
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代·刘方平《月夜 / 夜月》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代·杜荀鹤《春宫怨》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唐代·李商隐《锦瑟》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岂伊地气暖
唐代·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就砚旋研墨
宋代·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好是风和日暖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
宋代·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宋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宋代·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别赋》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南北朝·江淹《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月赋》
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气离坐,倏墨而谢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夫寒谷丰黍,吹律暖之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徼墨广博,观望之有圻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轻暖不足于体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歠粥,面深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吾闻夷子墨者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不暖不饱,谓之冻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