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徐姓宝宝名字大全 > 徐大歌名字打分88分
徐大歌名字综合得分:88
88
所有典故: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春秋·佚名《载驰》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春秋·佚名《遵大路》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春秋·佚名《园有桃》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春秋·佚名《蟋蟀》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春秋·佚名《椒聊》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春秋·佚名《东门之池》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春秋·佚名《吉日》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春秋·佚名《巧言》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春秋·佚名《巷伯》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春秋·佚名《无将大车》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春秋·佚名《宾之初筵》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春秋·佚名《思齐》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春秋·佚名《卷阿》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春秋·佚名《板》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春秋·佚名《常武》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春秋·佚名《瞻卬》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春秋·佚名《天作》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春秋·佚名《泮水》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所有典故: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先秦·屈原《卜居》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先秦·屈原《远游》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先秦·屈原《远游》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先秦·屈原《远游》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先秦·屈原《天问》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先秦·屈原《天问》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先秦·屈原《天问》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先秦·None《渔父》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先秦·None《渔父》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先秦·屈原《离骚》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先秦·屈原《离骚》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先秦·屈原《离骚》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先秦·屈原《离骚》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先秦·屈原《九章》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先秦·屈原《九章》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先秦·屈原《九章》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先秦·屈原《九章》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先秦·屈原《九章》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先秦·屈原《九章》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先秦·屈原《九章》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先秦·屈原《九章》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先秦·屈原《九章》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先秦·屈原《招魂》
敶钟按鼓,造新歌些
先秦·屈原《招魂》
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先秦·屈原《招魂》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先秦·屈原《大招》
听歌譔只
先秦·屈原《大招》
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先秦·屈原《大招》
昭质既设,大侯张只
先秦·屈原《大招》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两汉·贾谊《惜誓》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两汉·贾谊《惜誓》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两汉·东方朔《七谏》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两汉·东方朔《七谏》
闻素女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两汉·王褒《九怀》
思忠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两汉·王褒《九怀》
丘陵翔儛兮,谿谷悲歌
两汉·王褒《九怀》
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
两汉·刘向《九叹》
独愤积而哀娱兮,翔江洲而安歌
两汉·刘向《九叹》
所有典故: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壹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所有典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西周·姬昌《坤卦》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西周·姬昌《屯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需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讼卦》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西周·姬昌《师卦》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西周·姬昌《履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
西周·姬昌《泰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西周·姬昌《否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西周·姬昌《否卦》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西周·姬昌《否卦》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西周·姬昌《同人卦》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西周·姬昌《同人卦》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西周·姬昌《大有卦》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西周·姬昌《谦卦》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西周·姬昌《豫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西周·姬昌《蛊卦》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西周·姬昌《临卦》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西周·姬昌《复卦》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西周·姬昌《离卦》
《大壮》:利贞。
西周·姬昌《大壮卦》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西周·姬昌《大壮卦》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四:富家,大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周·姬昌《蹇卦》
九五:大蹇朋来。
西周·姬昌《蹇卦》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蹇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益卦》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西周·姬昌《益卦》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西周·姬昌《姤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萃卦》
九四:大吉,无咎。
西周·姬昌《萃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西周·姬昌《升卦》
初六:允升,大吉。
西周·姬昌《升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西周·姬昌《困卦》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西周·姬昌《革卦》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鼎卦》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巽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涣卦》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西周·姬昌《涣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西周·姬昌《中孚卦》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未济卦》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西周·姬昌《未济卦》
所有典故: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唐代·王昌龄《春宫曲》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唐代·白居易《后宫词》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唐代·李商隐《瑶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长乐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
唐代·顾况《宫词》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唐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唐代·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唐代·张乔《书边事》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唐代·杜甫《阁夜》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唐代·杜甫《阁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唐代·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唐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唐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唐代·柳宗元《溪居》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乃作歌以长之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岂无山歌与村笛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唐代·李商隐《韩碑》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唐代·李商隐《韩碑》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唐代·李商隐《韩碑》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唐代·杜甫《古柏行》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唐代·李颀《古意》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唐代·韩愈《石鼓歌》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唐代·韩愈《石鼓歌》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唐代·韩愈《石鼓歌》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唐代·韩愈《山石》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唐代·李白《将进酒》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唐代·杜甫《哀王孙》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唐代·杜甫《丽人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代·高适《燕歌行》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所有典故:
少年听雨歌楼上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正壮士、悲歌未彻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宋代·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且高歌休诉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舞裙歌板尽清欢
宋代·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清歌莫断肠
宋代·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春梦笙歌里
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宋代·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莺歌蝶舞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怨歌长、琼壶暗缺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长歌诗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短歌诗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魏晋·曹植《洛神赋》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魏晋·曹植《洛神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南北朝·江淹《别赋》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南北朝·江淹《别赋》
”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先秦·宋玉《风赋》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先秦·宋玉《风赋》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先秦·宋玉《风赋》
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
两汉·贾谊《鵩鸟赋》
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两汉·贾谊《鵩鸟赋》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两汉·贾谊《鵩鸟赋》
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
两汉·贾谊《鵩鸟赋》
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
南北朝·谢庄《月赋》
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南北朝·谢庄《月赋》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
魏晋·左思《三都赋》
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
魏晋·左思《三都赋》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卜偃前识而赏其隆,吴札听歌而美其风
魏晋·左思《三都赋》
思重爻,摹大壮
魏晋·左思《三都赋》
奉常之号,大理之名
魏晋·左思《三都赋》
抗旗亭之峣薛,侈所<兆见>之博大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同赈大内,控引世资,賨幏积墆,琛币充牣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魏晋·左思《三都赋》
藉田以礼动,大阅以义举
魏晋·左思《三都赋》
锦绣襄邑,罗绮朝歌
魏晋·左思《三都赋》
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一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元勋配管敬之绩,歌锺析邦君之肆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明发而嬥歌,或浮泳而卒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天经地纬,理有大归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旁魄而论都,抑非大人之壮观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子独未闻大吴之巨丽乎
魏晋·左思《三都赋》
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登东歌,操南音
魏晋·左思《三都赋》
“繇此而揆之,西蜀之於东吴,小大之相绝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木龙烛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陪以白狼,夷歌成章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乃大火流,凉风厉
魏晋·左思《三都赋》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魏晋·左思《三都赋》
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厉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清代·袁枚《随园记》
久执不废,大命乃倾
两汉·枚乘《七发》
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两汉·枚乘《七发》
小飰大歠,如汤沃雪
两汉·枚乘《七发》
”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两汉·枚乘《七发》
高歌陈唱,万岁无斁
两汉·枚乘《七发》
”太子曰:“仆甚愿从,直恐为诸大夫累耳
两汉·枚乘《七发》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
两汉·王褒《洞箫赋》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先秦·宋玉《高唐赋》
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
先秦·宋玉《高唐赋》
紬大絃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
先秦·宋玉《高唐赋》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两汉·扬雄《逐贫赋》
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唐代·韩愈《送穷文》
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南汜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面
明代·方孝孺《蚊对》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
两汉·扬雄《酒箴》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两汉·班昭《东征赋》
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
两汉·祢衡《鹦鹉赋》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
两汉·蔡邕《述行赋》
稔涛塗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
两汉·蔡邕《述行赋》
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
两汉·蔡邕《述行赋》
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两汉·蔡邕《述行赋》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所有典故: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若是其大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大哉言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请大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工师得大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前以士,后以大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虽大国,必畏之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此其大略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此之谓大丈夫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民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齐楚虽大,何畏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事孰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事亲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守孰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守身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三节》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之谓集大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体有贵贱,有小大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此为大人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小弁,亲之过大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放太甲于桐,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又反之,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大罪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所有典故: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曾子《第六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所有典故: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子思《第六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