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恒
简单释义:
恒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同本义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寻常;普通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
恒(恒)héng
⒈经常,常常,一般~言。~态。蜀(四川)之南,~雨少日。
⒉永久,持久~久。有~心。永~。持之以~。
⒊
恒gèng 1.月上弦之貌。 2.周遍。 3.通"亘"。绵延;连续。
详细解释:恒 heng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恒
constant; lasting; permanent; usual;
恒
(1)
恆
héng
(2)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3)
同本义 [lasting;permanent]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5)
寻常;普通 [constant;common]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6)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恒
héng
〈名〉
(1)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perseverance]。如有恒
(2)
规律;法则 [law]。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3)
即恒山 [hengshan mountain]。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五岳华、岱、恒、衡、嵩。--张华《博物志》
恒
(1)
恆
héng
〈副〉
(2)
经常,常常 [always]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3)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恒产
héngchǎn
[fixed property of family] 指家庭固定的产业,土地、田园、房屋等
无恒产而有恒心。--《孟子·梁惠王上》
则无恒产。
恒齿
héngchǐ
[permanent tooth] 哺乳动物的第二套牙齿,在乳牙之后出现,典型的恒齿一直存留到老年。人类的恒齿共32颗,上下颌各有4颗切齿、2颗犬齿、10颗前臼齿和臼齿
恒等
héngděng
[identical] 完全相等的;产生或实现同一的--主要指逻辑命题和数学的方程与演算所表示、产生或实现的方面
恒定
héngdìng
[constant;stable] 永恒而稳定
不受力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恒河
héng hé
[the ganges river] 印度北部大河。全长2506公里。有两条主要源流其中较长的阿勒格嫩达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楠达德维山以北约48公里处;另一主源帕吉勒提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麓的根戈德里冰穴。两河汇合后称恒河,在赫尔德瓦尔进入平原。注入孟加拉湾°河平原十分平坦,从德里到孟加拉湾长约1600公里,高差只有210米。平原面积78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达3亿
恒河沙数
hénghé-shāshù
[countless like the sand of the ganges] 本为佛经用语°河,南亚大河,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
恒河沙数蠃者。--[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恒量
héngliàng
[constant] 具有固定的或接近固定的价值的抽象数目或物理的尺寸数
恒心
héngxīn
(1)
[perserverance]∶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或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
你要是没有恒心可学不好
(2)
[constancy of purpose]∶持久不变的意志
(3)
[be good and honest]∶指人所常有的善良本心
有恒心者。--《孟子·梁惠王上》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恒星
héngxīng
[star] 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的星体。以前认为这些星体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起名叫恒星。其实,任何恒星也都在运动中,只是由于距离地球太远,不容易到它们位置的变化
恒性
héngxìng
[constance] 坚定、持久的劲头
他这个人干事很有恒性
恒
héng ㄏㄥˊ
(1)
持久~心。~久。~定。~齿。永~。~星。~温。
(2)
经常的,普通的~言。
(3)
姓。
郑码ubk,u6052,gbkbae3
笔画数9,部首忄,笔顺编号442125111
展开阅读
恒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兆
简单释义:
兆
(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同本义
兆卜,灼龟拆也。--兆,古文兆卜省。--《说文》
掌三兆卜之法。--《周礼·大卜》
不占卦兆。--《淮南子·本经》
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史记》
又如兆象(占卜时龟板上显示的征象);兆文(据以卜占吉凶的龟甲裂纹);兆卦(显示于卦象上的征兆);兆梦(占梦,圆梦)
征兆,预兆
相阴阳,占祲兆。--《荀子》
其兆既成,已在宫中。--《新唐书》
又如兆相(预先显示的迹象);兆见(征召显现)
人民;百姓
兆zhào
⒈数目字百万为~。〈古〉又称万亿为~。常用于〈表〉极多~民。
⒉〈古〉(迷信)占卜时观看烧灼龟甲形成的裂纹判断吉凶,这种裂纹就叫"兆"。
⒊预先显示,事情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征~∶~。瑞雪~丰年。
详细解释:兆 zhao 部首 儿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6兆
mega-;million;omen;portend;sign;
兆
zhào
(1)
(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2)
同本义 [a sign (in fortune telling)]
兆卜,灼龟拆也。--兆,古文兆卜省。--《说文》
掌三兆卜之法。--《周礼·大卜》
不占卦兆。--《淮南子·本经》
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史记》
(3)
又如兆象(占卜时龟板上显示的征象);兆文(据以卜占吉凶的龟甲裂纹);兆卦(显示于卦象上的征兆);兆梦(占梦,圆梦)
(4)
征兆,预兆 [omen]
相阴阳,占祲兆。--《荀子》
其兆既成,已在宫中。--《新唐书》
(5)
又如兆相(预先显示的迹象);兆见(征召显现)
(6)
人民;百姓 [common people]
行不群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仇。--《楚辞·九章·惜诵》
(7)
又如兆民(古称太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又称兆人”、兆姓”、兆萌”、兆蒙”、兆庶”、兆众”、兆黎”、兆灵”)
(8)
数词。一百万;极言众多 [million]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明·黄宗羲《原君》
(9)
又如兆物(兆类。万物);兆亿(数词。极言众多。又指民众);兆古(太古,远古)
(10)
古代设于四郊的祭坛 [altar]。如兆日(设置祀日神坛);兆位(四郊祭坛的处所);兆祀(设坛祭祀);兆守(监守祭坛的职司)
(11)
墓地,埋葬死人之处 [grave]
无入子兆。--《左传·哀公二年》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春官·小宗伯》
吾力能改葬,当葬汝于先人之兆。--韩愈《祭十二郎文》
(12)
又如兆域(墓地四周的疆界。亦以称墓地”)
(13)
姓
兆
zhào
(1)
预示;显现 [foretell;portend]。如瑞雪兆丰年
(2)
开始 [begin]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左传·哀公元年》
兆人
zhàorén
[mass] 等于说万民”
兆人万姓崩溃。--清·黄宗羲《原君》
兆人万姓之中。
兆头
zhàotou
[omen] 事先显现出来的迹象
丰收的好兆头
兆瓦[电]
zhàowǎ[diàn]
[megawatt electric] 核反应堆所发出的电功率单位,严格地说,应该是核电站所发出的电功率。与热功率有所区别
兆周
zhàozhōu
[megacycle(缩mc)] 一百万周,尤指每秒一兆周,用作无线电频率单位
兆
zhào ㄓㄠ╝
(1)
古代占验吉凶时灼龟甲所成的裂纹卜~。
(2)
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预~。佳~。瑞雪~丰年。
(3)
数名,等于百万(古代指万亿)~周(电磁波频率单位,每秒一百万周的频率为一兆周)。
(4)
姓。
郑码vrd,u5146,gbkd5d7
笔画数6,部首儿丿,笔顺编号341534
展开阅读
兆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