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春秋·佚名《击鼓》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春秋·佚名《晨风》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春秋·佚名《株林》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春秋·佚名《天保》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焉有石林
先秦·屈原《天问》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先秦·屈原《天问》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先秦·屈原《天问》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先秦·宋玉《九辩》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先秦·宋玉《九辩》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先秦·屈原《离骚》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先秦·屈原《九章》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先秦·屈原《九章》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先秦·屈原《九章》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先秦·屈原《九章》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先秦·屈原《九章》
山林险隘,虎豹蜿只
先秦·屈原《大招》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两汉·东方朔《七谏》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两汉·东方朔《七谏》
危俊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两汉·王褒《九怀》
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两汉·王褒《九怀》
步骤桂林兮,超骧卷阿
两汉·王褒《九怀》
遽傽遑兮驱林泽,步屏营兮行丘阿
两汉·王逸《九思》
丛林兮崟崟,株榛兮岳岳
两汉·王逸《九思》
玄蝯失于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
两汉·刘向《九叹》
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
两汉·刘向《九叹》
芳若兹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
两汉·刘向《九叹》
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两汉·刘向《九叹》
思古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稀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壹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西周·姬昌《屯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代·王维《鹿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代·王维《竹里馆》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唐代·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代·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唐代·杜甫《别房太尉墓》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唐代·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唐代·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唐代·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唐代·柳宗元《溪居》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唐代·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唐代·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变调如闻杨柳春, 上林繁花照眼新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唐代·王昌龄《塞上曲·其一》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唐代·王维《桃源行》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唐代·李白《蜀道难》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西园日日扫林亭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月挂霜林寒欲坠
宋代·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风赋》
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月赋》
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山林幽岟,川泽回缭
魏晋·左思《三都赋》
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
魏晋·左思《三都赋》
菀以玄武,陪以幽林
魏晋·左思《三都赋》
菲言厚行,陶化染学
魏晋·左思《三都赋》
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师门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林燔
魏晋·左思《三都赋》
末上林之隤墙,本前脩以作系
魏晋·左思《三都赋》
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薮石留而芜秽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玮其区域,美其林薮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
魏晋·左思《三都赋》
遭薮为圃,值林为苑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果则丹橘馀甘,荔枝之林
魏晋·左思《三都赋》
碕岸为之不枯,林木为之润黩
魏晋·左思《三都赋》
钲鼓叠山,火烈熛林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有石林之岝崿,请攘臂而靡之;虽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而跐之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数军实乎桂林之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
魏晋·左思《三都赋》
“繇此而揆之,西蜀之於东吴,小大之相绝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木龙烛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巢居栖翔,聿兼邓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坰野草昧,林麓黝儵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园则林檎枇杷,橙柿梬楟
魏晋·左思《三都赋》
翕响挥霍,中网林薄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饮食则温淳甘脆,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
两汉·枚乘《七发》
梧桐、并闾,极望成林
两汉·枚乘《七发》
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弭节乎江浔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榛林郁盛,葩华覆盖;双椅垂房,纠枝还会
先秦·宋玉《高唐赋》
上成郁林,公乐聚榖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蚊对》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北征赋》
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而缮藩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
两汉·祢衡《鹦鹉赋》
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春秋·曾子《第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春秋·子思《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