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春秋·佚名《车邻》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先秦·屈原《远游》
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
先秦·庄忌《哀时命》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窥见兮溪涧,流水兮沄沄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西周·姬昌《小畜卦》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西周·姬昌《泰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西周·姬昌《谦卦》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西周·姬昌《震卦》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西周·姬昌《既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代·张旭《桃花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唐代·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唐代·杜荀鹤《春宫怨》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唐代·马戴《灞上秋居》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代·刘昚虚《阙题》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唐代·杜甫《客至》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唐代·王维《西施咏》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唐代·王维《西施咏》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唐代·柳宗元《溪居》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唐代·柳宗元《溪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唐代·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唐代·王维《桃源行》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唐代·王维《桃源行》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唐代·杜甫《兵车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清溪奔快
宋代·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
更著溪山襟带
宋代·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
宋代·None《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宋代·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清溪咽
宋代·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
系不住、溪桡
宋代·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今宵独钓南溪雪
宋代·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风赋》
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
魏晋·左思《三都赋》
儋耳黑齿之酋,金邻象郡之渠
魏晋·左思《三都赋》
山阜相属,含溪怀谷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焦溪涸,汤谷凝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锼镂里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擫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
两汉·扬雄《逐贫赋》
居非近邻,接屋连家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东邻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乎三五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济西溪而容与兮,息鞏都而后逝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