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春秋·佚名《葛覃》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春秋·佚名《日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春秋·佚名《子衿》
四月维夏,六月徂署。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春秋·佚名《四月》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春秋·佚名《文王有声》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春秋·佚名《凫鹥》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春秋·佚名《桑柔》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春秋·佚名《云汉》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春秋·佚名《瞻卬》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先秦·屈原《卜居》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先秦·屈原《卜居》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先秦·屈原《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先秦·屈原《卜居》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先秦·屈原《天问》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
先秦·宋玉《九辩》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先秦·宋玉《九辩》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先秦·屈原《离骚》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先秦·屈原《离骚》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先秦·屈原《九章》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先秦·屈原《九章》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先秦·屈原《九章》
尚贤士只
先秦·屈原《大招》
夫黄鹄神龙犹如此兮,况贤者之逢乱世哉
两汉·贾谊《惜誓》
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
先秦·庄忌《哀时命》
俗嫉妒而蔽贤兮,孰知余之从容
先秦·庄忌《哀时命》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两汉·东方朔《七谏》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两汉·东方朔《七谏》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两汉·东方朔《七谏》
怨思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两汉·东方朔《七谏》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两汉·东方朔《七谏》
通路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两汉·王褒《九怀》
惜贤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
两汉·刘向《九叹》
愍命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而亮贤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贤哉回也!壹箪食,壹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焉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西周·姬昌《比卦》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西周·姬昌《兑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唐代·李商隐《贾生》
文翁翻,不敢倚先贤
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唐代·李商隐《北青萝》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唐代·刘禹锡《蜀先主庙》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唐代·王维《西施咏》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唐代·李白《将进酒》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风赋》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屈原,楚贤臣也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魏晋·左思《三都赋》
仪形宇宙,历像贤圣
魏晋·左思《三都赋》
至乎勍敌纠纷,庶土罔宁
魏晋·左思《三都赋》
优贤著於扬历,匪孽形於亲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则魏绛之贤有令闻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兹宅之夸丽,曾未足以少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
先秦·宋玉《高唐赋》
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复心弘道,惟圣贤兮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乱曰:夫子固穷游艺文兮,乐以忘忧惟圣贤兮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甘衡门以宁神兮,詠都人而思归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二节》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见贤焉,然后用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礼义由贤者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吾子与子路孰贤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九节》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七节》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七节》
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七节》
汤执中,立贤无方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天与贤,则与贤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八节》
太甲贤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曾子《第四章》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春秋·子思《第四章》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