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熙
简单释义:
煕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
同本义
熙,燥也。--《说文》
仰熙丹崖,俯澡绿水。--《文选·卢谌·赠刘琨》
振兴;兴起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又如熙朝(使朝廷兴隆);熙隆(兴盛,盛隆);熙国(振兴国家)
通嬉”。嬉戏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臣不敢以死为熙。--《淮南子·人间》
又如熙游(游乐;游戏) 砧
熙
光明、明亮
熙,光也。--《尔雅》
于缉熙
熙xī
⒈光明~天曜日(曜明亮)。
⒉和乐众人~ ~。
⒊
熙yí 1.用于人名。
详细解释:熙 xi 部首 灬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4熙
bright; prosperous; sunny;
熙
(1)
熈、煕
xī
(2)
(形声,本义曝晒;晒太阳)
(3)
同本义 [dry in the sun]
熙,燥也。--《说文》
仰熙丹崖,俯澡绿水。--《文选·卢谌·赠刘琨》
(4)
振兴;兴起 [develop vigorously;cause to prosper]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
(5)
又如熙朝(使朝廷兴隆);熙隆(兴盛,盛隆);熙国(振兴国家)
(6)
通嬉”。嬉戏 [play]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臣不敢以死为熙。--《淮南子·人间》
(7)
又如熙游(游乐;游戏) 砧
熙
xī
(1)
光明、明亮 [bright]
熙,光也。--《尔雅》
于缉熙敬止。--《礼记·缁衣》。注缉熙皆明也。”大学注缉熙,光明也。”
缉熙单厥心。--《国语·周语》。注熙,光也。”
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煊赫流淳熙。--李商隐《韩碑》
(2)
又如熙皞(熙熙皞皞。光明祥和);熙天(明朗的天空);熙光(辉耀);熙焰(烈焰)
(3)
兴盛 [prosperous]
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王世贞《艺苑卮言》
(4)
又如熙盛(兴隆);熙朝(兴盛的朝代)
(5)
和悦 [kindly;amiable]
熙熙兮共乐人之臧也。--《荀子·儒效》。注和乐之貌。”
(6)
又如熙怡(和悦的样子);熙治(清明和乐的时代);熙笑(和悦地笑着)
(7)
通禧”。幸福;吉祥 [happy;lucky;auspicious]
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双桥镇上依然满眼熙和太平之盛。--茅盾《子夜》
(8)
又如熙恬(愉快安静);熙然(和乐的样子)
(9)
和暖;暖和[warm]
群山霭遐瞩,绿野布熙阳。--韦应物《扈亭西陂燕赏》
(10)
又如熙阳(温暖的阳光)
熙春
xīchūn
(1)
[warm spring]∶明媚的春天
(2)
[hyson]∶同熙春茶”
熙和
xīhé
(1)
[be happy and on good terms] 和睦欢乐
(2)
[warm]∶暖和
熙和的天气
熙来攘往
xīlái-rǎngwǎng
(1)
[abustle]∶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
人群熙来攘往的百货商店
(2)
[swarm]∶形容来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人群熙来攘往的王府井
熙攘
xīrǎng
[boisterous] 因人多而喧闹拥挤
熙攘的街道
熙熙
xīxī
(1)
[comfort;ease;merry]∶温和欢乐的样子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2)
[bustling]∶热闹的样子
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李朝威《柳毅传》
熙熙攘攘
xīxī-rǎngrǎng
[boisterous;bustling;bustle with activity] 指路上行人多,喧闹杂乱
熙熙攘攘的人群
熙
xī ㄒㄧˉ
(1)
光明。
(2)
兴起,兴盛。
(3)
和乐~怡。~笑。
(4)
古同禧”,福,吉祥。
(5)
古同嬉”,嬉戏。
〔~~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
郑码hyuo,u7199,gbkcef5
笔画数14,部首灬,笔顺编号12251255154444
展开阅读
熙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之
简单释义: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详细解释:之 zhi 部首 丿 部首笔画 01 总笔画 03之
go; leave; of; somebody; something; this;
之
zhī
(1)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之
zhī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
zhī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
zhī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之
zhī ㄓ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郑码wa,u4e4b,gbkd6ae
笔画数3,部首丿丶,笔顺编号454
展开阅读
之的动态笔画笔顺: